第六十三章 不要体面的人(求订阅) (第1/3页)
媒体日当天,现场人声鼎沸,镁光灯闪烁不停,各路记者手持设备,将采访区挤得水泄不通。然而,孟菲斯灰熊队的区域却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氛围。球员们并非融洽地坐在一起,而是隐约分成了几个区域,界限分明,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墙将更衣室内的派系悄然映射至此。
主教练马克·雅法罗尼站在稍远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那个风暴的中心——徐凌。
这位年轻的探花秀被大批记者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中间,其中不乏众多来自中国的媒体团队,话筒、录音笔和摄像机几乎要怼到他的脸上。
徐凌操着流利的英语和普通话从容应对,姿态沉稳,仿佛早已习惯了这种级别的关注。
雅法罗尼望着那一片黑压压的人群和不断闪烁的闪光灯,神情有一瞬间的恍惚。这场面让他不禁回想起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作为球员在费城76人效力时的情景。
那时的“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也是如此这般被潮水般的媒体与狂热紧紧包围,他是整个联盟的门面,是聚光灯永恒的焦点,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舞台中心。
此时的灰熊队,正深陷于建队以来的最低谷。老板急于出手球队,却始终找不到买家——要知道,在华尔街眼中,NBA特许经营权向来是值得持有的蓝筹股。尽管联盟近年来负面新闻不断,整体经济状况也陷入停滞,但职业体育的商业价值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个十年发展不顺,下个十年呢?只要持有时间足够长,球队升值几乎是必然。
可即便如此,灰熊依旧难以脱手,这支球队的处境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但倘若真的有一位如朱利叶斯·欧文般光芒万丈的人物加入球队呢?
雅法罗尼收起翻涌的思绪,走向那群正等待他接受采访的记者。
如前所述,球员们往往生活在各自的“泡泡”里。看似团结一致的NBA球队,实则大多是个松散的集体,而媒体日,恰恰最能反映出这一点。
除了超级明星,大多数球员只与自己相熟的记者交谈。他们通过透露自己的想法,甚至一些不便公开的球队内幕,来换取媒体圈的支持。也正因如此,舆论场上才会涌现大量“不愿透露姓名的球队内部人士”放出的消息。
徐凌被中外记者层层包围,水泄不通;另一侧,保罗·加索尔正对着来自西班牙的媒体倾诉沮丧,随后又向他熟悉的美国记者重申:“我在孟菲斯看不到未来。”
不远处,老将迈克·米勒也被记者拉住询问队内氛围。他露出职业化的笑容,坚决否认了徐凌与盖伊不和的传闻:“他们都是极具竞争力的年轻人,那种说法太夸张了。”
而在角落,新援达科·米利西奇则一脸无奈地面对几个八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