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古智新用:反恐宣传的新路径 (第2/3页)
:一位阿姨在菜市场被人强行拉扯,她慌乱中用手肘顶向对方腹部,趁机挣脱跑向人群。“大家看,这个动作不需要太大力气,关键是找对发力点。”赵阳边说边示范,让队员扮演“歹徒”,自己扮演“受害者”,一步步拆解动作:“首先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稳重心;然后左臂弯曲,手肘对准前方;最后借助身体转动的力量,快速顶向对方腹部或肋骨处。”他特意强调:“这套动作只用于自保,目的是争取逃跑时间,千万不要主动攻击对方。”
居民们跃跃欲试,赵阳耐心指导每个人的动作,纠正发力错误。62岁的张大爷学得格外认真,他说:“以前总觉得反恐离我们很远,现在学会了这些技巧,出门心里更踏实了。”针对年轻人,赵阳将防身术拍成15秒短视频,配上动感音乐,标题起得简洁直观,比如《地铁遇袭?三招快速脱身》《被人尾随?这样找帮手最安全》,发布到短视频平台后,短短三天就有几十万播放量。
陈凯在小程序里增加了“线索上报”的匿名功能,用户可以选择不公开个人信息,后台收到线索后,会在10分钟内转交给对应区域的反恐部门,处理结果会通过小程序消息反馈给上报人。为了提高参与度,他还和当地商家合作,积分可以兑换便利店优惠券、电影院门票等。上线一周,小程序注册用户就突破了一万人,收到有效线索23条,其中一条关于“可疑人员在公交站徘徊”的线索,经警方核实,成功排查了一起潜在的安全隐患。上报线索的是一位上班族,他拿到奖励后在小程序留言:“原来随手拍一张照片,也能为反恐出份力,太有成就感了!”
王玲对接了十多家地方媒体,将整理好的宣传材料分批次推送。地方电视台在晚间新闻后播出《全民反恐小剧场》,用情景剧的形式演绎案例;本地公众号推出“反恐知识连载”,每周更新一篇图文;短视频平台发起“#我的反恐小技巧#”话题,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经验。为了让宣传更有感染力,她邀请了之前在案例中立功的群众拍摄采访视频,退休的李大爷在镜头前说:“反恐不是警察的事,是咱们每个人的事,多一份警惕,就多一份安全。”这段视频被广泛转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闲暇时,王玲会带着黑龙在基地的山林里散步。黑龙展开翅膀在她头顶盘旋,不时俯冲下去叼起一根树枝,再飞回她身边放下。队员们常说,黑龙就像王玲的家人,形影不离。一次训练结束后,林薇看到王玲正在给黑龙梳理羽毛,笑着走过去:“组长,黑龙现在越来越有‘保镖’范儿了,上次我在办公室整理史料到深夜,它还守在门口,看到陌生的维修人员,立刻警觉地叫了起来。”王玲嘴角扬起笑意:“它跟着我这么久,早就把基地当成家了,你们也是它认可的‘家人’。”
四月初,总部组织全国反恐宣传工作调研,王玲小组的“古智新用”宣传战术成为重点考察对象。调研组成员走进社区,看到宣传栏里贴着大字体的案例海报,几位老人正围着海报讨论;进入学校,学生们拿着漫画手册,在课间互相考问反恐知识;打开小程序,虚拟演练界面里有上千人在线参与。一位调研专家感慨道:“你们把古代‘攻心’智慧和现代传播方式结合得太巧妙了,让反恐宣传从‘被动灌输’变成了‘主动参与’,值得全国推广。”
调研结束后,总部下达通知,要求各地反恐基地借鉴王玲小组的经验,开展“全民反恐宣传月”活动。王玲小组承担起指导任务,林薇整理出宣传材料模板,分发给各地;赵阳制作了防身术教学视频合集,供线下培训使用;陈凯开放了小程序的基础版本,支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内容。
五月中旬,“全民反恐宣传月”正式启动。在北方的小镇,志愿者们带着漫画手册走进乡村,用方言讲解反恐知识;在南方的城市,商场里循环播放着《全民反恐小剧场》,LED屏上滚动着小程序二维码;在西部的牧区,工作人员将案例改编成民歌,骑着马走村串户传唱。王玲收到各地发来的反馈照片:菜市场的摊位上贴着“识别可疑物品”的小贴士,工地的工棚里放着防身术教学视频,就连社区的广场舞队伍,都把防身术动作编成了舞蹈,边跳边学。
六月初,宣传月活动总结会上,数据显示全国反恐知识普及率较去年提升了42%,群众上报的有效线索增长了37%。总部领导在会上特别表扬了王玲小组:“你们不仅创新了侦查战术,还开辟了宣传新路径,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反恐’。接下来,希望你们继续深挖古代智慧,结合现代需求,研发更多实用的反恐战术。”
会后,王玲小组召开新的工作会议。林薇翻着刚找到的古籍《百战奇略》,眼睛发亮:“里面提到‘疑兵之计’,通过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咱们可以把这个思路用在‘反恐谈判’上,比如在解救人质时,用无人机投放假情报,分散敌人注意力,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