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古智新用:反恐战术的新突破 (第2/3页)
“地听”装置——埋在地下的陶瓮,通过声音放大判断敌人动向,在声波定位仪中加入“回声过滤算法”,筛选掉无效回声,只保留目标声音信号。二次测试时,定位误差缩小到0.5米以内,完全满足实战要求。与此同时,林薇培训的首批“社区志愿侦查队”在试点社区发挥了作用:一位志愿者发现小区里有陌生人员频繁进出闲置车库,用手机拍下照片上传到专用平台,警方通过巷战侦查设备进一步侦查,发现车库内藏有非法物品,成功捣毁了窝点。志愿者李阿姨在表彰会上说:“以前觉得反恐是专业人员的事,现在知道咱们普通人也能当‘眼线’,帮着守护家园。”
六月,总部组织跨区域反恐演练,王玲小组的巷战侦查战术作为重点科目展示。演练场景设定为“某繁华街区发生恐怖袭击,敌人藏匿于老旧胡同,挟持人质”。赵阳带领队员快速部署智能障碍装置,封锁胡同两端;陈凯操控侦查机器人和无人机,很快摸清敌人位置和人质情况;王玲则指挥“社区志愿侦查队”在周边警戒,防止敌人逃脱。按照“诱敌入伏”战术,队员用广播制造“东侧通道有救援车辆”的假象,吸引敌人注意力,同时突击组从西侧借助居民楼阳台突入,成功解救人质,抓获所有“敌人”。演练结束后,其他基地的负责人围过来请教:“你们的机器人和战术配合太默契了,古代战术怎么和现代设备结合得这么自然?”王玲笑着说:“核心是抓住‘因地制宜’的本质,古代战术是对当时地形、工具的最优运用,咱们只是把工具换成了现代科技,思路是相通的。”
七月初,王玲小组接到紧急任务:协助南方某城市排查老旧城区的安全隐患。该区域街巷狭窄,房屋密集,地下管线复杂,传统侦查手段难以全面覆盖。陈凯带着巷战侦查机器人和声波定位仪前往,机器人深入狭窄胡同,发现两处废弃地窖,微型无人机拍摄到地窖内有可疑物品;声波定位仪则在地下管线中检测到异常声音,排查出一处非法改装的地下仓库。林薇根据古代“分区排查”的方法,将城区划分为12个区域,组织志愿者和民警配合,逐一排查商铺、民宅,短短三天就完成了全面检测,消除了6处安全隐患。当地警方负责人握着王玲的手:“你们的战术太实用了,解决了我们多年的难题,要是早有这套方法,之前很多隐患都能提前发现。”
任务结束后,小组在当地召开战术分享会,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反恐人员参加。林薇讲解古代巷战战术的现代应用,赵阳演示模拟训练场景,陈凯展示侦查设备的操作方法,现场互动频繁。一位来自偏远县城的民警提问:“我们经费有限,买不起高端设备,有没有低成本的战术方案?”王玲回答:“古代巷战也不是都靠装备,‘借势’最重要。比如利用商铺卷帘门作为临时防御,用居民楼的楼梯设置障碍,组织志愿者组成‘流动侦查岗’,这些方法不需要太多成本,却能发挥大作用。”她还让林薇整理了“低成本巷战战术手册”,分发给参会人员,手册中既有古代战术简化版,也有利用日常物品制作简易防御工具的方法,比如用灭火器制作烟雾屏障、用铁丝编织简易陷阱。
八月的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来自边疆地区的反恐骨干。他们所在的区域有不少老旧街巷,反恐任务繁重。赵阳专门为他们设计了针对性训练,模拟边疆街巷的砖木结构房屋和狭窄通道,重点培训“近距离格斗”和“快速设伏”战术;陈凯简化了侦查机器人的操作界面,增加了方言语音指令,方便当地人员使用;林薇则将古代“边疆防御”史料与当地实际结合,整理出“街巷联防”方案,组织居民建立“邻里守望”机制,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培训结束时,一位学员激动地说:“以前在巷战中总觉得被动,现在有了这些战术和方法,心里有底多了!”
九月,王玲小组的“城市巷战侦查战术”通过总部验收,被纳入全国反恐实战教材。同时,他们接到新的研发任务——“反恐应急物资调配战术”,要求结合古代“粮草调度”智慧,解决现代反恐行动中物资运输慢、分配不均的问题。林薇立刻查阅《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记载,以及《梦溪笔谈》中“漕运调度之法”,发现古代粮草调度重视“提前储备”“分点部署”和“灵活转运”,这些思路正好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她在方案中提出“三级物资储备体系”:一级储备设在城市外围的大型仓库,储存武器装备、急救物资等大量物资,对应古代的“粮仓”;二级储备在各城区设立中型站点,储存常用物资,如防弹衣、急救包、食品饮用水,对应古代的“驿站储备”;三级储备则在重点街巷、商场、学校设置小型物资点,存放简易装备,如防暴盾牌、灭火器,对应古代的“营中备物”。赵阳补充:“古代转运靠车马,遇险阻则绕行,咱们可以用‘模块化运输’,将物资分成小型包裹,用无人机、电动滑板车等灵活工具运输,遇到拥堵路段也能快速送达。”陈凯则设计了“智能物资调配系统”,结合古代“供需匹配”的调度思路,实时统计各作战点的物资需求,自动生成调配方案,就像古代的“调度官”,合理分配资源。
王玲带着方案前往总部汇报,黑龙也跟着一同前往。在汇报会上,她结合模拟演示,讲解“三级储备+智能调配”的核心逻辑:“古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