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古智新用:攻心战术的深度探索 (第2/3页)
变能力;陈凯则在系统中增加“策略优先级排序”功能,根据敌人实时性格变化,动态调整战术推荐顺序。
四月中旬,“反恐心理战战术体系”完成初步构建,包括1个核心系统(心理分析系统)、3类战术库(按性格分类)、5套训练方案(模拟不同场景)。总部决定在西南某反恐基地进行实战测试,测试场景设定为“绑架人质案,绑匪为‘多疑+理智型’,因经济纠纷铤而走险”。
测试当天,谈判专家佩戴心理分析系统设备与绑匪对话。系统通过绑匪的微表情和语音,判断其核心诉求是“获得合理赔偿”,同时对警方缺乏信任。林薇提前整理的“共情+事实证明”组合策略被推送:谈判专家先表示“理解你因纠纷产生的不满”,再展示警方协助解决类似经济纠纷的成功案例,逐步消除其猜忌。过程中,绑匪突然变得冲动,质疑警方的诚意,系统立刻切换为“缓兵计+利益引导”,提出“先保障人质安全,我们可以安排你与相关部门面对面协商”,同时强调“伤害人质会让事情彻底失去解决余地”。经过两小时谈判,绑匪最终放下武器,释放人质。
西南基地的谈判专家握着王玲的手:“这套战术太管用了!以前全靠经验判断,现在有系统和古籍战术辅助,谈判的针对性和效率都提升了太多。”测试报告显示,运用新战术体系后,谈判成功率较传统方法提升了45%,谈判时长平均缩短30%。
五月,总部下达通知,要求王玲小组牵头编写《反恐心理战实战手册》,将研发成果标准化、普及化。手册分为“理论基础”“战术应用”“系统操作”“案例分析”四部分,林薇负责“理论基础”和“案例分析”,将古籍战术与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用真实案例解读战术运用逻辑;赵阳编写“战术应用”,按场景分类,给出具体操作步骤,比如“校园劫持案”“商场爆炸威胁案”的针对性战术;陈凯负责“系统操作”,用图文和视频教程,指导一线人员快速掌握系统使用方法。
编写手册期间,小组接到紧急支援任务:东部某城市发生“****持械拒捕案”,嫌疑人情绪极不稳定,兼具冲动和偏执特征,谈判陷入僵局。王玲带着林薇和陈凯连夜赶往现场,陈凯快速将嫌疑人的初步信息录入心理分析系统,匹配出“共情+极限施压”组合策略——先通过嫌疑人的朋友传递“家人担心”的信息,引发情感共鸣;同时展示警方的围控部署,明确告知“抵抗没有出路,配合能获得公正处理”。林薇则根据《六韬·文韬》中“顺其志以诱之,因其势以破之”的思路,调整谈判话术,顺着嫌疑人的诉求表达理解,再逐步引导其认识到错误。经过三小时努力,嫌疑人最终放下武器,接受抓捕。
任务结束后,当地警方特意送来感谢信:“你们的心理战术精准击中了嫌疑人的心理弱点,避免了流血冲突,真是帮了大忙!”这次实战也为《反恐心理战实战手册》增添了鲜活案例,林薇将其详细记录,作为“复合型性格敌人应对”的典型案例收录。
七月,《反恐心理战实战手册》通过总部审核,开始在全国反恐系统发行。同时,小组启动新的研发项目——“反恐舆情引导战术”,目标是结合古代“舆论造势”智慧,应对反恐行动中的舆情危机,防止谣言传播引发社会恐慌。
林薇第一时间查阅《史记·陈涉世家》中“篝火狐鸣”、《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等舆论战案例,提炼出“信息主导”“真假结合”“情感引导”三大核心思路:“古代通过制造舆论动摇敌方军心,咱们现在要通过权威信息发布、正面案例传播,引导公众认知,击破谣言。”她设计了“三级舆情响应机制”:一级响应针对普通谣言,通过官方公众号快速发布事实澄清;二级响应针对影响较大的舆情,组织专家解读、当事人采访,形成权威传播矩阵;三级响应针对重大舆情危机,结合线下活动,比如社区宣讲、媒体发布会,增强信息可信度。
赵阳提出“舆情模拟推演”方案:“古代战前会模拟敌方舆论攻势,咱们可以搭建‘舆情沙盘’,模拟不同谣言的传播路径和公众反应,提前制定应对预案。比如‘恐怖袭击致多人伤亡’的谣言,推演其在短视频平台、朋友圈的传播速度,设计‘官方通报+现场视频+专家解读’的组合应对措施。”陈凯则研发“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实时抓取全网涉反恐相关信息,通过关键词识别、情感倾向分析,判断舆情风险等级,自动推送应对策略,就像古代的“情报驿站”,及时传递舆情动态。
王玲在方案研讨会上补充道:“《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舆情引导的最高境界是‘防患于未然’。咱们要借鉴古代‘教化万民’的思路,平时就通过宣传增强公众对反恐工作的了解和信任,比如制作‘反恐行动幕后故事’系列视频,展示民警的付出,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这样谣言出现时,公众才会更相信官方信息。”她还强调要注重“情感共鸣”,参考《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在舆情回应中融入人文关怀,比如通报案情时提及“全力保障群众安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