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0星途归人时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40星途归人时 (第2/3页)

光合转化形成互补。“太好了!”王玲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在祭祀坑周围种植光穗草和赤晶稻,构建‘能量补给带’,既能支撑银心锚点的修复,又能保证作物生长。”

    行动方案迅速敲定。慕容冷越负责设计能量传输的核心程序,他带来的星盟技术数据与三星堆的能量参数完美融合,解决了困扰黑龙多日的频率匹配问题;王玲和张启明带领团队改造玉琮阵列,在每个玉琮顶端加装光穗草培育皿,增强能量中继效果;周明和林晓雨则分别负责作物种植和联盟协调,确保补给带的能量供给稳定。

    风澈也加入了行动,他拿着小铲子,在祭祀坑边缘种下光穗草的种子,还认真地给每颗种子贴上自己画的星图标签:“这样种子就能认得回家的路,好好吸收星光能量啦。”

    三天后,一切准备就绪。三星堆祭祀坑周围,赤晶稻的银色叶片在阳光下舒展,光穗草的蓝色嫩芽破土而出,形成了一圈璀璨的能量光环。玉琮阵列的蓝光与银心锚点的红光在天际交汇,构成了巨大的“星种传承阵”。

    启动仪式上,远古观察员亲自到场,他的银白色身影在能量光环中显得格外庄严:“今天,地球文明将完成星盟先民未竟的事业。三星堆枢纽不再只是地球的能量核心,而是整个银河系锚点网络的‘心脏’。”

    王玲和慕容冷越并肩站在青铜神树复制品前,两人掌心相对,枢纽密钥的光芒与慕容冷越带来的星盟能量器交织在一起。“能量补给带启动正常!”周明的声音传来。

    “玉琮阵列中继功能激活!”张启明喊道。

    “银心锚点接收通道打开!”黑龙的指令落下。

    王玲和慕容冷越同时将手贴向神树主干,低沉的嗡鸣声从地下传来,赤晶稻和光穗草的叶片泛起微光,能量顺着根系流入地下管网,经玉琮阵列放大后,化作一道光柱直冲云霄。“太白”天文台的屏幕上,银心锚点的水晶柱正在缓慢修复,裂痕处泛起淡淡的金光。

    就在能量传输进行到第三天时,意外发生了。冰封星带传来紧急信号,冰晶族的寒晶麦种植区突然遭受能量冲击,大片幼苗枯萎。黑龙立刻调取星图,发现是银心锚点的修复能量引发了连锁反应,次级锚点的能量溢出波及了冰封星带。

    “必须调整能量输出功率!”慕容冷越立刻操作终端,“但这样会延长修复时间,银心锚点的裂痕有扩大的风险。”

    王玲看着屏幕上冰晶族焦急的影像,突然想起了《星盟农耕法典》中的记载:“‘能量如水流,堵则溢,疏则通。’我们可以给次级锚点加装‘分流阀’,将溢出的能量引导到需要的地方。”

    “可分流阀的制造需要星盟的晶体材料,我们手头没有库存。”黑龙皱眉道。

    风澈这时举着一个水晶罐子跑过来,罐子里装着星盟的“能量晶体”:“爸爸,这个可以吗?星盟的老师说,这个晶体能储存和调节能量!”

    这是慕容冷越带回来的星盟物资,原本是用来修复“玄冥号”的。慕容冷越立刻取出晶体,与黑龙一起改装分流阀。风澈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还时不时指出晶体的安装角度:“老师说,晶体要对着星光的方向,能量才不会浪费。”

    在风澈的提醒下,分流阀的改装效率大大提高。三个小时后,十个次级锚点全部加装了新的分流阀,溢出的能量被成功引导到冰封星带和暗黑星带,不仅缓解了冰晶族的危机,还为影族的星纹麦提供了额外的生长能量。

    冰晶族代表发来感谢影像,寒晶麦的幼苗在能量滋养下重新焕发生机:“人类的智慧让我们明白,能量不是用来争夺的,是用来分享的。我们愿意捐赠一批‘寒晶核心’,帮助你们加固分流阀。”

    影族则传来了星纹麦丰收的喜讯,黑色的麦穗在能量照射下泛着光泽:“我们发现,星纹麦的秸秆能转化为优质燃料,这是我们的样本,希望能为能量补给带做贡献。”

    联盟各文明的互助让修复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第七天清晨,银心锚点传来了成功修复的信号。“太白”天文台的屏幕上,巨大的水晶柱恢复了璀璨的光芒,能量顺着锚点网络传遍整个银河系,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也发出了耀眼的金光,与天际的星光连成一片。

    远古观察员的身影在金光中浮现,他递给王玲一枚新的徽章,徽章上刻着三星堆神树与银心锚点的图案:“星盟理事会决定,任命你为‘银河系锚点网络守护者’,三星堆枢纽正式升级为星盟核心枢纽。”

    欢呼声中,风澈突然指着天空大喊:“快看!星星连成了稻子的样子!”

    众人抬头望去,夜空中的亮星正以奇妙的轨迹排列,形成了一株巨大的星稻图案,与风澈画稿上的图案一模一样。慕容冷越将妻子和儿子搂进怀里,轻声说:“这是星盟对传承者的致敬,也是对我们一家人的祝福。”

    修复工作结束后,团队迎来了短暂的休整。慕容冷越详细讲解了银心锚点的运作机制,还带来了星盟最新的农耕技术资料,与地球的古籍记载一一对应。王玲发现,《山海经》中记载的“不死树”,其实是星盟的“能量净化树”;《诗经》中的“嘉谷”,正是赤晶稻的远古变种。

    “古人用神话记录历史,我们用科技解读神话。”慕容冷越指着融合后的资料集,“这些资料足够我们编写‘星际农耕学院’的核心教材了。”

    风澈则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