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大乾夏耘:蝗灾过后话农心 (第3/3页)
里满是成就感。他让人在大同府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农桑祭,邀请当地的农户和官员参加。祭台上,摆放着新收获的桑叶和桑籽,风澈亲自点燃香烛,对着天地跪拜:“愿上天保佑大乾风调雨顺,愿北方的桑苗茁壮成长,愿农户们年年丰收,岁岁平安。”
    农户们也纷纷跪拜,嘴里念着祈福的话语,脸上满是虔诚。祭典结束后,农户们围着风澈,送上自己家里做的桑果糕和蚕丝帕,感激地说:“太子殿下,若是没有您,我们今年就真的活不下去了!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风澈接过礼物,心里满是温暖:“这都是朝廷应该做的,也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北方的农桑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八月初,风澈终于完成了北方的救灾工作,启程回京。出发那天,大同府的百姓们自发地站在路边,手里拿着桑枝和鲜花,为他送行。有的农户还牵着自家的孩子,对孩子说:“记住这位太子殿下,是他救了我们的桑田,救了我们的家。”
    风澈坐在马车上,看着路边的百姓,心里满是感动。他拿出风染霜给的平安扣,摸了摸上面的“风调雨顺”四个字,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没有辜负百姓的信任。
    回到京城时,慕容冷越和风染霜早已在宫门口等候。风染霜看到风澈风尘仆仆的样子,眼眶立刻红了,快步上前,握住他的手:“我的儿,你可算回来了!瘦了这么多,是不是在北方受了很多苦?”
    风澈笑着摇头:“母后,儿臣不苦,看到北方的桑苗重新发芽,农户们露出笑容,儿臣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从袖中取出一张画,上面是北方桑田的景象,绿油油的桑苗一望无际,旁边还有农户劳作的身影,“母后您看,这是儿臣让画师画的北方桑田,等明年春天,我们就能在那里举办一场小型的农桑节,让京城的百姓也看看北方的农桑成果。”
    慕容冷越看着画,又看了看风澈,眼底满是赞许:“做得好!你这次在北方的表现,让父皇很满意,也让满朝文武都服了你。朕已经决定,在九月的朝会上,对你进行表彰,还会下旨,在全国推广农桑研究院培育的抗蝗桑苗,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当晚,长乐宫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家宴,庆祝风澈平安归来。餐桌上,摆满了风澈爱吃的菜——翡翠烧卖、蟹粉小笼,还有风染霜亲手做的桑果糕。风澈一边吃着,一边给父母讲述北方救灾的趣事,讲农户们如何齐心协力抗蝗,讲赵铁柱如何守在桑田边,讲农桑祭上的热闹景象。
    慕容冷越和风染霜认真地听着,偶尔插几句话,脸上满是笑容。风染霜给风澈夹了一个烧卖,轻声说:“你这次在北方辛苦了,好好休息几天,母后已经让人给你收拾好了房间,里面放了你爱吃的点心和解暑的药材。”
    风澈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慕容冷越说:“父皇,儿臣在北方时,发现那里的农户虽然会种桑养蚕,却不懂如何加工蚕丝制品,大部分蚕丝都低价卖给了商人。儿臣打算让农桑研究院开办一个蚕丝加工培训班,派专家去北方,教农户们缫丝、织锦的技艺,这样农户们就能自己加工蚕丝制品,卖个好价钱,收入也能翻一倍。”
    慕容冷越点头:“好主意!朕支持你,让户部拨款,尽快开办培训班。另外,朕还打算让你负责明年全国农桑节的筹备工作,这次农桑节要办得更隆重,邀请北方的农户也来参加,让他们看看京城的农桑成果,也让京城的百姓看看北方的变化。”
    风染霜笑着说:“到时候,母后会让御膳房做北方的特色小吃,比如桑果粥、桑叶饼,让来参加农桑节的北方农户,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
    风澈看着父母,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教导。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明年的农桑节办好,把蚕丝加工培训班办好,让大乾的农桑产业更上一层楼,让更多的农户过上富足安康的日子。
    夜色渐深,长乐宫的灯火依旧亮着。风染霜靠在慕容冷越怀里,看着风澈认真规划明年农桑节的样子,心里满是安稳。她知道,大乾的未来,在风澈的手里,在每一个为百姓着想的人的手里,一定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美好。
    窗外的夏蝉还在鸣叫,庭院里的桑苗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像一个个小小的希望,等待着明年的丰收。风澈看着窗外的桑苗,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年农桑节的热闹景象,看到了北方农户带着自己织的丝绸,在京城的展示区里自豪地介绍,看到了父母欣慰的笑容,看到了大乾的农桑事业,像这桑苗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