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68大乾春归:赈灾安民续农心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368大乾春归:赈灾安民续农心 (第1/3页)

    风澈的马队刚踏入京城地界,就见御街两侧挤满了百姓,青石板路上铺着新鲜的桑枝,孩童们捧着用桑果染成的红色绢花,远远地就高声呼喊:“太子殿下凯旋!太子殿下辛苦了!”

    他翻身下马,玄色劲装外的狐裘大氅还沾着边关的寒气,却被百姓们的热情烘得暖了几分。有位白发老农挤到前排,手里捧着一个陶碗,碗里是热气腾腾的桑果粥:“太子殿下,这是老奴自家熬的粥,您喝一口暖暖身子,谢谢您守住了咱们的家!”

    风澈双手接过陶碗,指尖触到碗壁的温热,他舀了一勺慢慢喝下,桑果的清甜混着米粥的软糯在舌尖散开,眼眶微微发热:“多谢老丈,这粥比御膳房的还香甜。”他转头对身后的内侍说,“把我从边关带回来的北狄皮毛,分一些给百姓们,天还冷,让大家能暖暖和和的。”

    百姓们闻言欢呼起来,掌声和道谢声此起彼伏。风澈牵着马,一步步向皇宫走去,沿途的百姓纷纷让出道路,眼神里满是敬重——这位曾带他们种桑养蚕、帮他们抗蝗救灾、又守护边关的太子,早已住进了大乾百姓的心里。

    长乐宫门口,慕容冷越和风染霜早已等候在那里。风染霜穿着淡紫色宫装,鬓边依旧插着那支珍珠钗,见风澈走来,她快步上前,伸手拂去他肩上沾着的桑枝碎屑,指尖触到他耳后的一道浅浅疤痕,声音瞬间软了:“这是怎么弄的?在边关受伤了怎么不告诉母后?”

    “母后别担心,就是小划伤,早就愈合了。”风澈笑着安抚,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一块北狄的墨玉,上面刻着草原的狼图腾,“这是儿臣从北狄首领的帐篷里缴获的,质地温润,适合做您的玉簪,儿臣已经让工匠打磨好了。”

    慕容冷越走上前,拍了拍风澈的肩,语气里满是赞许:“好小子,没给大乾丢脸!边关一战,你不仅守住了宣化府,还凝聚了民心,让百姓更信服朝廷,比朕当年年轻时做得还好。”

    三人相携走进长乐宫,暖炉里的银骨炭燃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桑果糕的甜香。挽月端来热水,风澈洗了手,刚坐下,就见李总管捧着奏折进来:“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南方江州、湖州等地传来急报,上月连降暴雨,引发洪涝,桑田被淹,农户们损失惨重。”

    原本轻松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风澈刚端起的茶杯顿在半空,他放下杯子,起身躬身:“父皇,母后,儿臣请求前往南方赈灾!儿臣有抗蝗救灾的经验,也熟悉农桑之事,定能帮南方百姓重建桑园,恢复生计!”

    慕容冷越看着他,眼底闪过一丝欣慰,却还是沉吟道:“南方水灾比边关战事更复杂,既要疏导洪水,又要补种桑苗,还要安抚民心,你可有详细的计划?”

    “儿臣已有初步想法。”风澈从袖中取出一张画好的救灾图,上面标注着洪水疏导路线和桑苗补种区域,“第一步,组织士兵和百姓挖通河道,疏导洪水,减少损失;第二步,调运农桑研究院培育的‘耐涝桑苗’,送到南方补种,这种桑苗根系发达,能在潮湿土壤中生长;第三步,发动农桑互助会,让北方农户支援南方,分享种植经验和物资,帮助南方百姓尽快恢复生产。”

    风染霜看着救灾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心里满是骄傲:“澈儿考虑得很周全。母后这就让人准备物资,多带些耐涝桑苗的种子和桑果干,再让御膳房做些不易变质的桑叶面饼,给南方百姓充饥。”

    慕容冷越点头:“朕准你去!朕会让户部调运三十万石粮食、十万两白银,工部赶制五千把铁锹、三千顶帐篷,随你一同前往南方。另外,朕已传旨给南方各州官员,让他们全力配合你,不得有误。”

    次日清晨,风澈再次启程,这次的队伍比去边关时更庞大——除了士兵和物资,还有农桑研究院的专家、北方农桑互助会的代表,甚至有几位曾参与抗蝗的老农,他们主动要求跟着风澈去南方,分享补种桑苗的经验。

    马车驶离京城时,风染霜站在宫门口,手里攥着那枚风澈交给她保管的平安扣,望着队伍远去的方向,轻声叮嘱:“一定要平安回来,母后等着你一起赏今年的新桑。”

    风澈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回望,见母亲还站在那里,他用力挥手,心里满是坚定——他不仅要帮南方百姓渡过难关,还要让农桑互助会真正联结起全国的农户,让大乾的农桑事业更稳固。

    十日后,风澈抵达江州。刚进城门,就见街道上积着没过脚踝的泥水,两旁的房屋有些已经倒塌,农户们背着行李,牵着牛羊,神色慌张地向高处转移。风澈心里一紧,立刻翻身下马,走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身边:“大嫂,前面的洪水情况如何?桑田被淹得严重吗?”

    妇人见是穿着锦袍的太子,连忙跪地行礼:“太子殿下!您可来了!城东的桑田全被淹了,水最深的地方没过了腰,我们家的蚕房也塌了,蚕宝宝全淹死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说着,妇人就哭了起来。

    风澈连忙扶起她,语气温和却坚定:“大嫂莫哭,朝廷的粮食和物资已经到了,我们会尽快疏导洪水,帮大家重建蚕房,补种桑苗,今年秋天定能有收成!”他立刻召集当地官员和士兵,在江州府衙召开救灾会议,将救灾计划一一部署:“士兵们随我去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