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首次打眼  触物鉴宝,一眼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09章 首次打眼 (第1/3页)

    工作室的数字化进程磕磕绊绊,却也在稳步推进。陈墨白感觉自己像是同时在上两个培训班,一边是林清瑶主讲的“现代信息管理速成班”,另一边则是金三钱有一搭没一搭的“江湖险恶补习班”。脑袋里塞满了数据库字段定义和历代做伪手法,偶尔会觉得快要炸开,但看着屏幕上逐渐丰满起来的关系图谱和资料库,又觉得这一切辛苦都值得。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工作室新擦的玻璃窗,照得屋内暖洋洋的。陈墨白刚将一批明清青花瓷片的特征数据录入完毕,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决定去附近的“逸趣斋”逛逛,既是放松,也算是检验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成果。

    “逸趣斋”的老板姓孙,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见人三分笑,在琉璃厂这片也算是个消息灵通人士。见到陈墨白进来,孙老板立刻热情地迎上来:“哎呦!陈老师!有些日子没见您了!听说您前阵子南下交流,肯定是又得了不少真传吧?”

    陈墨白笑着摆摆手:“孙老板您就别寒碜我了,就是去学习学习。您这儿最近有什么新来的好玩意?”

    “巧了!正好有一件,压箱底的宝贝,一般人我都不给看!”孙老板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从柜台底下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锦盒。打开来,里面是一只釉里红玉壶春瓶。

    瓶子一露面,陈墨白心里就微微一动。器型饱满优雅,釉面肥润,那釉里红的发色,红中透紫,色泽深沉,流淌自然,尤其是腹部绘制的那条云龙,形态矫健,笔触流畅,带着明显的元代气象。更重要的是,当他习惯性地凝神去“感知”时,一股颇为“醇厚”的岁月感夹杂着窑火气息扑面而来,虽然不算特别强烈,但也符合传世品经年累月后应有的“包浆”感。

    “怎么样?陈老师,好东西吧?”孙老板观察着陈墨白的表情,笑眯眯地说,“这可是正经的元代釉里红,您看这发色,这龙纹,这胎骨……也就是您来了,我才舍得拿出来。”

    陈墨白没说话,上手仔细查看。胎质细腻,手感沉重,圈足处理也显得老道,火石红自然。他用指关节轻叩,声音清越悠长。一切物理特征,似乎都指向真品。甚至连他那玄乎的“触灵”感知,反馈回来的也是一种“沉睡”般的平和与“古老”感,并无明显的破绽和“新火气”。

    难道真是捡到宝了?陈墨白心里有些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