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抚仙湖下大波那与青晶 (第1/3页)
当伟大佛陀诞生的时候
(朗诵:世界在等待,等待伟大的佛陀,不知他肤色是黄?是黑?还是白?他的诞生,把眼泪变成欢笑,把战争变成和平,把仇恨变成相爱,他将使人们永远忘记痛苦、悲伤和祸哉。)
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四十九年,弘法利生,佛光普照,众生欢喜,当伟大佛陀诞生的时候。
宇宙万有,众缘和合,智慧修行,觉海慈航,下心含笑,慈悲喜舍,当伟大佛陀诞生的时候。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唯有同心,才能和谐,佛教兴隆,世界和平,当伟大佛陀诞生的时候。
(由作者填词、改编之《当伟大佛陀诞生的时候》的合唱曲谱以图片的形式上传于“作者有话说”)
承蒙门愿法师唱颂《华严字母》之加持,帝贺顿悟间灵感涌现,遂作此歌《当伟大佛陀诞生的时候》,以志对慈光法师之缅怀。众人皆合十恭祭慈光法师。
缅怀完毕后,门愿法师一脸凝重地转过身来,面对着帝贺,缓声道:“贫僧知晓你心中或许有两件事情想要询问。既然如此,贫僧便在此为你解答吧。
其一,自逃离滇王府后,那至关重要的‘滇王之印’已被贫僧藏匿于滇池东岸亦名为‘鲸鱼山’的石寨山之‘鲸鱼眼’内。关于埋藏地点,并未绘制藏宝图,或贫僧脑海之中尚存记忆,然江山暮,贫僧实已忘却来时之路。故而‘滇王之印’能否重现天日,全赖其自身之造化,一切随缘罢了。
其二,你苦苦寻觅的‘青晶’,实则被先人藏匿于大波那之中,并已沉入了抚仙湖底。而如今,且待那支源自女娲的青绿玉簪将其召唤而出。”
对于“滇王之印”,帝贺并未在意,然而何为“大波那”?帝贺与墨尘对视一眼,皆面露疑惑之色。俩人对该物或此地闻所未闻,全然不知其含义所指。这陌生之词仿若谜团,令他们心生好奇,亦觉茫然无措。
望着帝贺那满是疑惑的目光,门愿法师面色凝重地解释道:“这其中的缘由,说来话长啊。其实,最初创建古滇国的百濮部落分支,主要是白族。而‘大波那’这个词,实际上是白语词汇,其读音有‘岛勃弄’或‘岛勃’两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多,这个词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逐渐演变成了汉语中的‘大波那’。”
门愿法师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岛勃’这个词,在白语中的意思是大脑壳,后来引申为‘大首领’的意思。而‘弄’字,则具有‘所在之地’的含义。所以,‘大波那’这个词的整体意思就是,某个地方曾经是大人物的居所,后来又延伸到了大首领陵墓的棺椁等方面。”
言及此处,门愿法师凝视帝贺良久,继而沉凝道:“总而言之,汝所寻觅之‘青晶’,已为先人大首领于仙逝后携入其‘大波那铜棺’内,且随铜棺一同水葬于抚仙湖中的石山之下。贫僧守候于此,正为候汝,以遂先人所托之事,将‘青晶’之源告汝,大禹传承人。而今先人遗愿已了,贫僧拟于金莲山周边营建寺庙以弘法。然在此之前,贫僧须先往楚地,至楚王山浮屠祠拜祭师父,持师父‘度牒’求取恩师真身舍利,而后归来建庙。”
(画外音 VO:此次第五空间发言者乃是萤火虫小鸮,盖因胡文元道长旧疾复发。萤火虫小鸮肃然言道:“据现代考古所证,‘大波那铜棺’确凿存在,其长二米、宽零点六二米、高零点六四米、厚零点零一二厘米,重达二千五百七十一千克,堪比现今一辆家用轿车之重,较‘中华第一大鼎’——后母戊鼎之重超出一千六百九十六千克,几近后母戊鼎之三倍,实乃大国重器也。”)
大波那铜棺
听到门愿法师想要在金莲山周边修建寺庙的消息,帝贺心中不禁一动。他暗自思忖着,目前狼山根据地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狼山金矿的开采也已经步入正轨,而张鹏手下的那一千名探矿兵即将面临失业的困境。
帝贺正为此事发愁呢,此时,一个想法蓦地在他脑海中闪现:吕洞宾不是打算在太极峰修建太极道观吗?这岂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将张鹏的探矿兵调派过去,让他们继续发挥作用?而且,楚王山上供奉慈光法师真身舍利的浮屠祠也是由他们负责建造的,若是能让他们来协助门愿法师建造寺庙,想必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想到这里,帝贺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这两项工程要想全部完工,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如此一来,这群人就能够多赚取两年的生活费了。
不仅如此,倘若在哀牢山地区构建根据地的规划能够获得内阁的首肯,那么他们便能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显身手,继而开展为期两年的工程建设。这不仅预示着基础设施的完备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关键的是,张鹏的探矿兵们将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机。
往昔岁月,这些英勇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