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金莲山惨案  蓝鸮之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22章 金莲山惨案 (第3/3页)

小组,至太极峰接受特训后,一并由其统率。

    此外,从姚氏家族死士中甄选百名猛士,赶赴太极峰蓝鸮幽灵训练校场接受高级特工特训,以充当蓝鸮幽灵的线人小队,听从姜虹亦调遣。此线人小队完成特训后,务须尽快潜伏进河西四郡,其使命乃是收集并严密监视申公豹暗黑势力在河西四郡的组织及行动动向。

    关于所缴获的老山财物,优先用于老山一役中死伤人员的家属的抚恤金,之后分成三份,一份留给老山分部,作为运营经费;一份交给姚襄姚长老,由其酌情处理,在姚氏家族及烟云卫之间分配;一份起运至碧云山,交给墨痴,用于蓝鸮幽灵抚仙湖分部的建设。

    宜为忠肝义胆的王家留一条血脉,故令王伟忠赴太极峰蓝鸮幽灵训练校场受特训,若通过考核,则留在该校场工作,主理内务。帝贺许一诺,若蓝鸮幽灵或蓝鸮卫生擒申公豹,必使王伟忠手刃之。

    安排妥当后,帝贺又把目光转向了墨莲,问道:“墨莲,你对目前的局势还有什么看法?”

    墨莲思索片刻,说道:“王上,老山一役,申公豹虽受重创并逃遁,但他的势力仍不容小觑。滇地与河西四郡的暗黑势力可能会相互勾结,我们需加强两地分部的联系。”

    帝贺点头称是,“你所言极是,后续由你负责墨痴部与姜虹亦部之密切联络,及时有效地互通情报。”

    随后,众人齐心协力,开始了一项艰巨而又令人心碎的任务——将金莲村的一千多具村民按照家庭进行合葬。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要准确地辨认出每一个村民的身份和所属家庭并非易事。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门愿法师对这些村民的熟悉程度超乎想象!他似乎对每一个村民都了如指掌,不仅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即便满面泪痕,也还能清楚地说出他们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各自的需求和困扰。

    可以想象,门愿法师平日里一定是深入到村民们中间,不辞辛劳地弘法。他不仅传播佛法的智慧,更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倾听、去理解、去关怀每一个人。他与村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种纽带不仅仅是基于宗教信仰,更是源于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正因为如此,门愿法师才能对这些村民如此熟悉,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对他们的了解和关爱。这样的法师,无疑是村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也是他们心灵上的寄托和依靠。

    经过一番努力,三日后,众人终于成功地将所有村民合葬完毕。最终,包括他村的猎户、一些外来的流民以及那十几具凶手的尸体(杀人凶手的尸体,只是将其合葬,并未立碑),新坟一共有 411 座,密密麻麻地占据了金莲山的半个山岗。这些新坟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诉说着金莲村曾经遭受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面对如此众多的墓碑,众人的心情愈发沉重,泪水再次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每一座墓碑都代表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却都静静地躺在这片土地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金莲山惨案

    墨痴和墨莲心中都燃起了一团怒火,他们紧紧握着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将凶手绳之以法。

    墨痴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决绝,他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些凶手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绝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

    墨莲也附和道:“没错,我们一定要将他们擒拿归案,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父女俩人心意相通,都明白对方的决心。他们决定全力以赴,带领抚仙湖分部的蓝鸮幽灵们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捕行动。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险阻,我们都不能退缩!”墨痴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墨莲点点头,“对,我们要让这些凶手知道,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他们的誓言在空中回荡,仿佛是对那些冤魂的承诺。墨痴和墨莲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些无辜的生命讨回公道,将凶手斩首示众于这此冤魂之前。

    正在众人悲愤难抑之际,蓦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震彻长空,只见戴惊鸿在墨隐和李渊的护持下,恰似一颗疾驰的流星般飞奔而来。已接任吕家村族长之位的吕洞宾亦随侍在侧。他们的现身,犹如给这片被黑暗吞噬的大地带来了一线希望之光。

    戴惊鸿拉紧缰绳,纵身下马,当她望见眼前漫山遍野的新坟,听完帝贺讲述的金莲山惨案后,眼中的惊愕与愤恨再也难以遏制,她怒发冲冠地吼道:“王上,务必严惩此等恶徒!绝不能使他们逃脱法网!”

    立于一旁的吕洞宾师兄,身披道袍,仙姿飘逸。他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道号,继而言道:“此等暗黑势力如此嚣张跋扈,贫道愿襄助王上,一同铲除这股邪恶势力。”墨隐和李渊亦同声应和,并愿调派各自的护法力量前来支持。

    帝贺即将成立蓝鸮幽灵抚仙湖分部的应对之策告诉了大家,并将碧云寺的想法告知吕洞宾师兄,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吕洞宾师兄听完后,沉思片刻,然后点头道:“王上的想法甚好,碧云寺环境清幽,是修行的好去处。若能将其作为太极道观的下院,必能弘扬我道家文化,造福一方百姓。”

    帝贺闻言大喜,连忙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吕洞宾师兄了。不知这太极道观该如何命名呢?”

    吕洞宾师兄就像是帝贺腹中的蛔虫一样,俨然知悉其之前所思,遂微微一笑,说道:“王上,依贫道之见,可将这太极道观命名为南武当山庙,而碧云寺则为武当别院。如此一来,既能体现我道家的传承,又能与贺兰山阙之北武当山庙一南一北相呼应,岂不妙哉?”

    帝贺听后,连连点头,赞道:“好名字!就依吕洞宾师兄所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