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9章 石坚山长的扬眉吐气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89章 石坚山长的扬眉吐气 (第2/3页)



    他已经能想象到,下次四院山长聚会时,他该如何“轻描淡写”地提起这件事,然后欣赏那三个老家伙精彩的表情了!光是想想,就觉得通体舒畅!

    第二天一大早, 田为民果然亲自将两份制作精良、盖着山长大印的入学文书送到了千珍坊后院。

    文书上写明,次日便正式开课。

    由于四海千珍坊距离崇实学院极近,步行不过十分钟,谢文和谢吉利自然都选择了更为自由的走读。

    事实上,四大学院九成以上的学子都住在学院的斋舍里,并非书院斋舍条件多好,恰恰相反,四大学院的斋舍条件都颇为一般,崇实学院的斋舍是十二人一间,青松书院稍好,也是十人一间,因为大多数学子家在外地,只有约一成的学子,或是云槐县本地人,或是家境优渥在附近租赁了院落,才会选择走读。

    这也侧面说明了前来云槐县求学的学子甚多,不是四大学院不够宽敞,斋舍不够多,而是求学的学子太多,再多的斋舍也要挤满了人,人一多,斋舍的用水问题就尤为突出,学子们平日里洗漱都是排着队进行的,想要方便也是必须排队等待,万一一个斋舍里有某些合不来的,有脚气的,打呼噜的同窗,那就更加折磨人了。

    对于谢文来说,住在斋舍最大的不便就是无法随时进入空间。

    而对谢吉利而言,放着谢大虎那宽敞舒适的员工宿舍不住,去挤十二人一间的嘈杂斋舍,显然也不是明智之举。

    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成了崇实书院少数的走读生。

    在学院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正月二十八,月底是四大学院统一规定的休沐日,假期直到下月初一。

    谢文和谢吉利便搭着村里来送木炭的牛车,返回桃源村。

    现在桃源村的三辆牛车明显不够用,隔两日就得拉一趟木炭进县城交给谢秋实售卖,平时牛车在村子里也没闲着,拉木材,石料,铁矿石、土方之类的就没消停过,这事谢长河也早就在理事会上提出来过

    会议上,谢长河拿着小本本,条理清晰地分析:“各位理事,眼看着开春后,村里不少人家都要陆续起青砖房了,到时候拉青砖、运粘土,对牛车的需求会更大。现在修桥工地上石料运输也主要靠牛车。我担心,就这三辆车,根本周转不过来,肯定会耽误大事。我建议,从公账拨款,再多购置几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