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桃源村牛马车站 (第2/3页)
地势略高,排水好,最重要的是离咱们田里的水渠也不算远,取水方便。”
他拿起谢长河的炭笔,在地图上简单勾勒起来:“牛棚不能只想着关牛。我们要未雨绸缪,把它建成一个集饲养、停放、调度于一体的‘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谢长河对这个新词感到好奇。
“嗯,你可以理解为类似……嗯,类似县城里的车马行,但更规整,更符合我们村的需求。”
谢广福一边画一边解释,“你看,牛棚主体结构要牢固,顶棚挑高,保证通风透气。内部用木栏隔成一个个独立的牛栏,方便管理和清扫。旁边要连着建一个结实的草料房,存放干草、豆粕等饲料。”
他的笔尖移动:“在牛棚前面,平整出一大块场地,用碎石夯实,作为牛车停放和调度的广场。所有村里的公用牛车,不用时就整齐停放在这里,便于管理和维护。”
接着,他的笔在靠近村路的位置点了点:“这里,靠近大榕树,设置一个明显的‘候车区’。
搭个简单的棚子,摆上几条长凳,以后村里人去县城赶集,就在这里等车、上下车。大榕树底下阴凉,等车的人也舒服。”
谢长河听得连连点头,飞快地记录着。
谢广福继续规划:“还有,别忘了将来。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牛车。”
他在牛车场边缘画了几个桩子,“这里预留出位置,埋设一些坚固的木桩或者石桩,作为以后拴马之用。等村里条件更好了,说不定会有马匹和马车,或者有客商骑马来访,都需要停靠的地方。”
谢长河忍不住赞叹:“广福哥,你这想的也太周到了!连拴马桩都想到了!这哪是牛棚,这简直是我们桃源村‘牛马车站’啊!”
谢广福笑了笑:“既然要做,就尽量一步到位,免得以后反复折腾。关于牛车的运营,我也有些想法。”
“广福哥你说。”谢长河竖起耳朵。
“首先是赶集专线。”
谢广福说,“现在条件有限,云槐县每逢二、五、八赶大集,我们的‘公交牛车’一天往返一趟。早上辰时从村里发车,末时左右从县城返回。这样既能满足大家赶集需求,也不至于让牛和车夫太劳累。”
“车夫人选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