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古风庭院盖瓦啦 (第2/3页)
初具雏形,但已经能想象未来鱼虾满塘的景象。
河滩上,适合种植蔬菜的土地被一块块精心翻整出来,只待时节一到,便可播种。
而那些之前跟着谢锋学习过丈量田亩的村民,则带着工具和绳尺,前往河岸缓坡地带,开始仔细丈量规划中的果园面积。
桃溪村的村民们,脸上少了往日的迷茫和焦虑,多了几分目标明确的干劲儿,仿佛终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整个村子都透着一股向上的朝气。
而桃源村本身的变化,更是堪称“日新月异”。
谢长河负责的两大重点项目,在这十天内都取得了质的飞跃:
连接两岸的清川桥,已经完成了最关键的砌筑桥拱和安装护栏的工作。
一座古朴而坚固的单孔石拱桥雏形已然屹立在青川河上,引得两岸村民频频驻足观望。
此刻,桥体正在进行最后的养护工作——用黑金炭产生的均匀热量进行长时间低温烘干,以防止桥体干裂,确保桥身坚固耐久。
这项烘干工作需要持续五日,因此大部分桃溪村前来帮忙的汉子已经返回本村忙活自己的项目,留守进行烘干看护工作的主要是桃源村的村民。
清川桥附近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淡淡的炭火气,预示着这座连接两村的大桥即将正式竣工。
村头大榕树旁的牛马车站,在谢长河的高效推进和王老五一家的全力投入下,已初具规模。
最主要的牛棚已经搭建完毕,顶棚高耸,结构牢固,内里用木栏隔出一个个宽敞的牛栏。
王老五和他的三个儿子——王耿、王川、王也,几乎是怀着感恩和虔诚的心在对待这份工作。
他们一家曾是村里最底层的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