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2:京圈大火拼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72:京圈大火拼 (第1/3页)

    八月的京城,像一口逐渐煮沸的大锅。

    暑气蒸腾,蝉鸣聒噪,而比天气更热的,是骤然在京城文艺圈炸开的一则消息——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正式立项,筹备拍摄三集贺岁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之万事如意》,由赵宝钢执导,冯晓刚牵头编剧,启用《编辑部的故事》原班人马,瞄准贺岁档。

    这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

    王盛的《家和万事兴》项目刚完成前期筹备,进入演员围读和分镜头脚本细化阶段,北影厂上下正摩拳擦掌。

    艺术中心这边突然宣布同类型、同档期、甚至同样打着“贺岁”概念的项目,意图再明显不过。

    一时间,“京圈内战”、“北影厂VS艺术中心”、“韩三坪郑小龙掰手腕”、“王盛赵宝钢打擂台”等各种说法不胫而走,在小报编辑、剧组饭局等场所传得沸沸扬扬。

    看热闹的不嫌事大,纷纷揣测这背后是资源之争、路线之争,还是更高层面的角力。

    “听说了吗?郑主任这是不服气啊,王盛那小子蹿得太快,动了不少人的奶酪!”

    “我看是于台长想搞平衡,不能让北影厂一家独大吧?”

    “冯晓刚这下可算逮着机会翻身了,跟王盛打对台,有意思!”

    “韩三坪能咽下这口气?北影厂现在可是兵强马壮。”

    舆论发酵了几天,作为风暴眼的两位当事人——王盛和韩三坪,却异常沉默。

    北影厂内部一切如常,《家和万事兴》的推进按部就班,王盛甚至抽空去参加了青年科技发展论坛的筹备会,仿佛根本没把艺术中心的举动放在心上。

    这种沉默,在某些人看来,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八月七日下午,王盛正在调度中心和霍健起讨论几个关键场景的分镜头设计,桌上的诺基亚2110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座机号码,区号是艺术中心那边的。

    王盛瞥了一眼,没有立刻去接,而是对霍健起笑了笑:“霍导,你看这个机位,如果稍微仰拍一点,是不是更能突出姥爷当时那种既滑稽又心酸的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