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8:新瓶装旧酒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98:新瓶装旧酒 (第2/3页)

  郭大在秦省的影响力不俗。

    “韩厂长,王总,这片子没得说,是硬货。”长影厂的副厂长总结道:“现在关键是,怎么卖,卖个什么说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王盛。

    王盛从容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

    “感谢各位领导的肯定。片子好是基础,但酒香也怕巷子深。”

    王盛开门见山:“怎么让各家电视台心甘情愿地掏钱买,而且还得买个高价?我们需要给它一个全新的、高价值的定位。”

    他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电视电影。

    台下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和交头接耳声。

    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颇为陌生。

    “电视电影?”

    金陵电影厂的副厂长疑惑地重复了一遍:“王总,这是什么说法?咱们拍的这不是三集电视剧吗?”

    “问得好。”

    王盛微微一笑,开始解释:“电视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电视播出制作的、具备电影品质的节目。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电视业大发展,电视台需要一种比单集电视剧更长、叙事更完整,但又比传统电影成本更低、制作周期更快的节目形式来填充黄金时段。”

    他简要介绍了电视电影在欧美的发展,特别是其标准时长,通常90-120分钟,含广告时间、电影化制作标准以及社会影响力。

    “大家想想看,”

    王盛引导着众人的思路:“咱们这部《家和万事兴》,三集连播,总时长127分钟,是不是正好符合这个标准?

    我们是用电影的团队、电影的设备、电影的制作流程拍出来的,其精良程度,远超普通电视剧。

    但它又不是为了在电影院上映,天生就是为了在电视上放给千家万户看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抛出了核心观点:“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它简单地当成一部‘三集电视剧’去卖。我们要把它包装成一种更高级的节目形态——‘电视电影’。”

    “为什么要叫电视电影?”王盛自问自答,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因为……有逼格!”

    这个词略带俚语色彩,但结合王盛的语境和手势,在场的老江湖们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格调高、档次足、听起来就值钱!

    或者说,是‘新瓶装旧酒’,瓶子的档次上去了,那么酒的价格自然也能上去。

    “咱们宣传的时候,可以打出的旗号是,全国首部贺岁电视电影!”

    王盛加重了语气道:“‘全国首部’,这是稀缺性;‘贺岁’,这是应景性、喜庆性;‘电视电影’,这是品质和形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