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开年八剑 (第1/3页)
一九九七年二月十日,农历正月初四。
春节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消散,北影厂生活区内还残留着鞭炮的碎屑和慵懒的年味。
但在厂区主楼那间熟悉的会议室里,却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假期短暂休整后积聚的能量,在此刻亟待释放。
上午九点整,王盛和韩三坪一同走进会议室。
王盛换了件深蓝色的夹克,显得精神干练;韩三坪则依旧是一丝不苟的中山装,面色红润,目光炯炯。
长条会议桌上,早已堆满了小山般的稿件和文件夹,空气中弥漫着油墨纸张和香烟混合的独特气味。
霍健起、霍桩、张扬、吴一一四位导演早已到场,正与围坐在一起的十几位编剧低声交谈着。
见到王盛和韩三坪进来,众人纷纷起身打招呼,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韩厂长”、“王总”、“新年好”的寒暄声。
“都坐,都坐!”韩三坪笑着压压手:“年过完了,该收心干活了!今年咱们的任务,可比去年更重,步子要迈得更大!”
王盛走到桌前,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导演和编剧,开门见山:“各位老师,新年新气象。咱们长话短说,今天会议只有一个目的——定下咱们联盟批量生产电视电影的头一批项目,也就是这个月要开机拍摄的八部片子。”
他拍了拍桌上那堆厚厚的稿件:“这些是过去一个多月,通过《大众电影》杂志征集、厂内编剧投稿、以及北电文学系同学们交来的部分剧本,还有我们内部讨论的一些成熟构思。量很大,良莠不齐。今天就需要各位导演和核心编剧一起,把这些本子过一遍,挑出最合适的八个,立刻进入筹备阶段。”
众人神情一凛,知道这是真正的“开年第一炮”,意义重大。
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联盟“薄利多销、快上大干”战略的顺利实施。
“还是那个规矩,”王盛补充道:“题材不限,但故事要扎实,人物要立得住,成本要可控,周期要保证。最重要的是,要能让老百姓坐得住、看得进、喜欢看!”
会议随即进入紧张的剧本讨论环节。
秘书将初步筛选出的二十多个备选剧本梗概和部分完整稿分发给各位导演和编剧。
一时间,会议室里只剩下翻动纸页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低声讨论。
王盛和韩三坪坐在主位,仔细聆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并不时插话询问细节。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权衡甚至争论,结合导演的特长和剧本的成熟度,最终八部电视电影项目浮出水面,被确定为本月的首批制作清单:
1.《上车,走吧!》(暂定名)
题材:现实主义/轻喜剧
梗概:讲述九十年代中期,东北某下岗工人家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