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5:其实,我机智的一批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25:其实,我机智的一批 (第2/3页)

报纸上的号码拨了过去。

    “您好,盛影传媒。”接电话的是一个清脆的女声。

    范小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自然:“喂,你好,我想咨询一下你们的‘金婚岁月’服务,请问需要预约吗?如果方便的话,我想最近这两天去你们公司实地看看环境,可以吗?”

    电话那头的客服热情地回答:“可以的女士,我们欢迎客户来访。您方便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吗?我这边可以帮您备注一下,您过来直接到厂门口的接待室说明来意,会有专人接待的。”

    “我叫范小胖。”

    范小胖急中生智:“电话……我这边不太方便留,我大概明天下午过去看看吧。”

    挂了电话,范小胖手心全是汗。

    第一步,算是埋下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伏笔。

    第二天下午,范小胖换上新衣服,努力挺直腰板,尽量让自己显得底气十足,朝着北影厂大门走去。

    她的目标很明确:进入厂区,找到盛影传媒的办公地点,伺机寻找王盛。

    至于找到了说什么、怎么做,她心里根本没底,走一步看一步,全凭临场发挥和一股豁出去的勇气。

    ……

    与此同时。

    盛影传媒总经理办公室内,会客区。

    王盛正接待一位熟悉的客人——《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张建伟。

    距离上次专访过去半年多,王盛和他所代表的“北影厂-盛影传媒-电影厂联盟”模式,已经取得了远超当时预想的成就。

    张建伟此次受部门指派,进行追踪报道,重点就是想深入了解“电视电影”这一新兴业态爆红背后的逻辑与未来走向。

    “王总,再次恭喜!《疯狂的彩票》和《婚纱》可以说是点燃了全国观众的观影热情。”

    张建伟寒暄过后,开门见山:“部里领导也很关注,特别让我来请教,您当初是如何敏锐地发现‘电视电影’这个领域大有可为的?它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王盛穿着简单的衬衫,坐在沙发上,气度比半年前更加沉稳。

    他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从旁边拿起一份内部通讯稿,递给了张建伟。

    “张记者,你看看这个。这是韩三坪厂长昨天从部里开会带回来的消息。”

    张建伟接过一看,上面简要汇总了近期各地广电部门、文化单位收到的关于“电视电影”的群众反馈,有电话记录摘要,有信件片段,甚至还有几张群众自发赠送锦旗的照片。

    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对《疯狂的彩票》、《婚纱》等片的热情赞扬和对“周末影院”这类栏目的强烈支持。

    “人民群众的呼声,就是最好的答案。”王盛等张建伟看完,才缓缓说道:“这不是我们有多高明,而是我们恰好做对了事情。电影厂的资源以及专业人才闲置着,电视台的时段空着,老百姓想看点新鲜、好看、接地气的节目却没得选。我们不过是把这几股绳拧在了一起。”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说偶然还是必然?我觉得,是必然中的偶然。必然的是,市场有这个巨大的缺口;偶然的是,我们率先用这种方式把它填上了。

    关键是得快,要能规模化、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