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3:反王在行动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153:反王在行动 (第3/3页)

自己的威慑力。

    首先,反馈并不如他们预期的那般强硬。

    相关领导在电话里的语气相当谨慎:“老同志啊,要顾全大局,现在舆论形势很明朗,老百姓都想看这部电影嘛。”

    一方面,《30天》的舆论声势太盛,民意基础颇佳,高层也不愿轻易背上“阻碍好电影上映”的骂名。

    另一方面,北影厂联盟并非毫无根基,韩三坪在京城的人脉,以及王盛这个新晋“青年企业家”、“文化改革先锋”的光环、或许还听闻了王盛已被全国青联提名,参加京城第十一届人大选举的消息,都让上级部门在处理此事时不得不更加慎重,

    其次,那七家市级公司此次异常团结,或者说,利益高度一致。

    他们私下建立了热线联系,互通有无,共同应对省公司的压力。

    他们联合复函省公司,声称与制片方直接合作是依据相关政策精神,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探索。

    这份复函写得滴水不漏,引经据典,显然是请了高人指点。

    并且,他们已与北影厂联盟建立了“良好的、可持续的合作关系”,暗示未来片源并不完全依赖省公司。

    这记杀手锏让省公司投鼠忌器。

    切~

    更重要的是,七市同步上映的广告已经发出,票务预售已然启动,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各大影院门口已经排起了购票长队,老百姓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若省公司强行阻止,引发市民和媒体的更大反弹,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面对上下两方面的压力和既成事实,苏省电影公司的怒火只能渐渐熄灭在无奈的叹息中。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场由王盛策划、七市响应的“突袭”,以其精准的策略和对时机的完美把握,成功地在一向铁板一块的省级电影发行体系中,撕开了一道清晰可见的裂口。

    消息传出,全国电影行业为之震动,所有省级电影公司都感到脖颈一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