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3:沉淀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73:沉淀 (第2/3页)

“张记者过奖了,请坐。”王盛微笑着请他到会客区的沙发落座,李婷婷熟练地泡上两杯热茶,然后悄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寒暄几句后,张建伟打开了录音笔和笔记本,进入了正题。

    他这次专访的核心,就是围绕《30天》所取得的近亿票房成绩,探寻其背后的意义以及对行业的影响。

    “王总,”

    张建伟语气诚恳道:“首先,我必须再次祝贺您和您的团队。《30天》最终报收九千一百九十六万票房,这是一个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数字。

    在您看来,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商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是周星星先生的号召力?是影片本身的质量?还是……如外界一些评论所说,是你们在发行和营销上的‘非常规’操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王盛身体微微后靠,双手交叉放在膝上,沉吟片刻,语气平和地回答道:“张记者,我认为,将成功归因于任何一个单一因素都是不全面的。《30天》的成功,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结果,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产物。”

    他条理清晰地阐述道:“首先,当然是影片本身。

    我们有一个好故事,一个能引起内地观众广泛共鸣的、接地气的温情喜剧剧本。周星星先生的表演为影片注入了巨大的市场吸引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完成了成功的本土化改编,让‘星星’不再是悬浮的港式笑星,而是落在了京城胡同的烟火气里。

    李晓冉等内地演员的出色发挥,也让影片更加真实可信。这是成功的根基——产品力。”

    “其次,是发行模式的创新突破。”王盛继续道:“我们顶着压力,率先在更大范围内实践并推动了分账制。

    这不仅仅是结算方式的变化,更是制片方与放映方关系的重构,它让市场效益能够更直接、更快速地反馈到生产环节,激发了各个环节的积极性。

    没有这套更接近市场规律的机制,我们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回收如此庞大的资金。”

    “第三,是营销与舆论的配合。”他坦然承认:“从项目启动之初,我们就非常注重市场预热和话题营造。”

    “最后,”

    王盛总结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点,是时代赋予了我们机会。老百姓的文化消费需求在提升,电影市场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窗口期。我们恰好在合适的时间,拿出了一部合适的产品,并用了一种相对合适的方式推向了市场。”

    张建伟飞快地记录着,不时点头,接着追问道:“近亿的票房,无疑证明了国产商业片的巨大潜力。

    但也有一些声音认为,这样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甚至担心这会引发盲目跟风,导致市场泡沫。

    您如何看待这种担忧?《30天》的成功,究竟是个例,还是代表了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王盛笑了笑,眼神锐利:“任何一个单一项目的成功,都必然带有其独特的时代印记和一定的偶然性。指望完全复制《30天》的路径再创造一个近亿票房,是不现实的。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坚定:“它所验证的方向——以观众需求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