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水个影后 (第3/3页)
哽咽,但笑容灿烂得晃眼:“我真的……太意外,太开心了!”
她顿了顿,目光看向台下的王盛:“感谢韩三坪厂长,感谢北影厂,感谢紫禁城影业……更要感谢《30天》剧组所有的台前幕后工作人员,感谢……感谢我们的导演王盛!”
镜头适时给到王盛,他坐在台下,微笑着为她鼓掌。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最佳女主角,”李晓冉举起奖杯,眼中泪光闪烁,却笑得无比甜美:“我会永远记住今天,记住在大学校园里拿到这个奖的时刻!谢谢大家对我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
她的获奖感言真诚而感性,带着少女般的雀跃,很好地契合了大学生电影节的氛围,赢得了台下年轻人们善意的笑声和更热烈的掌声。
看着她捧着奖杯,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走下台,王盛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些。
他当然知道这个奖项的“水分”,大学生电影节的评选机制相对单纯,竞争激烈程度和权威性无法与金鸡、百花相比,更多是带有鼓励和人气性质。
但看到李晓冉那发自内心的开心,他觉得这趟来得值了。
至于“水后”之类的议论?
谁在乎呢。
开心就好。
紧接着,最佳导演奖揭晓。
“获得第五届京城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是——”颁奖嘉宾故意拖长了音调,吊足了胃口,最终高声宣布:“《30天》,王盛!恭喜王导!”
台下瞬间爆发出今晚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尤其是来自京城电影学院和周边高校的学生们,几乎是在用嗓门表达着对这位年轻学(传)长(奇)的支持与崇拜。
王盛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起身,从容不迫地整理了一下西装,迈步上台。
他的获奖感言则显得沉稳许多:
“谢谢大学生电影节,谢谢各位同学和评委的厚爱。”他站在话筒前,气度沉静:“《30天》是一部尝试用轻松的方式探讨都市情感和记忆的电影。能得到最富有活力、最具批判精神也最懂流行文化的大学生们认可,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他目光扫过台下年轻的面孔:“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但更是与观众,特别是与年轻观众沟通的桥梁。感谢我的团队,感谢所有为这部电影付出的人。特别感谢我的女主角李晓冉,她的演绎为电影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光彩。也感谢因故未能到场的周星星先生,他的专业和敬业令人敬佩。”
“这个奖,是对我们过去尝试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未来的一种鞭策。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拍出更多能让年轻观众喜欢、能引发大家共鸣的作品。谢谢大家!”
……
拿了奖的李晓冉格外兴奋。
晚上回到住所,一夜风浪,自不必多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