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6:《红旗》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216:《红旗》 (第1/3页)

    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四日,晨光熹微。

    王府饭店行政套房的厚重窗帘缝隙间,透进几缕京城初春略显苍白的阳光,在奢华的地毯上投下狭长的光带。

    大床上,张伯芝像只慵懒的猫,呼吸均匀绵长。

    王盛生物钟精准,到点便醒。

    他刚一动弹,怀里的张伯芝便不满地嘤咛一声,手臂收得更紧,脸颊在他胸膛上依赖地蹭了蹭,含糊嘟囔着:“盛哥……唔……再睡一会儿嘛……”

    嗓音带着沙哑和浓浓的睡意。

    王盛拍了拍她光滑的脊背:“该起床咯。”

    “不要……”张伯芝半梦半醒,耍着赖,闭着眼睛在他身上摸索,带着孩子气的占有欲。

    又温存嬉闹了一个小时,王盛才终于从这温柔乡里脱身。

    ……

    上午九点,京信大厦九楼。

    王盛走进办公室,身上还带着一丝室外清冽的空气。

    李婷婷照例送来需要他过目的文件和一杯热茶。

    王盛指示道:“叫历史正剧组的组长过来一趟。”

    “好。”

    很快,历史正剧组的组长周放,走进了办公室。

    周放约莫四十岁年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朴素,身上带着一股书卷气。

    他原是金陵电影厂文学部的资深编剧,擅长驾驭宏大历史背景下的细腻叙事,文字功底扎实,对史料考据严谨,之前参与过几部历史题材电视电影的剧本创作,表现稳健。

    “王总,您找我?”周放语气恭敬,带着知识分子的沉稳。

    “坐。”王盛示意周放在对面坐下,开门见山:“有个紧急任务,需要你们历史组优先处理。”

    周放立刻挺直了背脊,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准备记录。

    “我打算做一部主旋律电视电影,暂定名《红旗》。”

    王盛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沉静:“背景设定在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核心故事,聚焦于为保障广场旗杆顶端那个简单的电动升旗装置能万无一失,而在幕后默默奉献、克服重重困难的一群普通人。”

    他脑海中浮现的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前夜》单元的经典框架,但需要根据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叙事节奏和审查环境进行改编和填充。

    “主角可以设定为一个对技术有着近乎偏执严谨的工程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工匠。”王盛继续勾勒着故事轮廓:“他临危受命,负责确保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必须顺利、准时、毫厘不差地升起。过程中,他会遇到材料短缺、技术瓶颈、时间紧迫、甚至身边人的不理解等各种困难。”

    “故事要突出的是什么?”周放一边飞快记录,一边抬头问道,眼神专注。

    “突出的是‘敬畏’与‘执着’。”王盛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