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少女逆袭史 (第1/3页)
五月的京城,春末夏初的气息已然浓郁。
杨絮飘飘荡荡,如同此刻电影市场前景一般,看似纷繁,内里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进口片业务无限期暂停的消息,早在业内流传开来。
恐慌如同水面的油污,悄无声息地扩散。
影院经理们愁眉不展,担心没有好莱坞大片吸引观众,生意将一落千丈;制片方则忧心忡忡,担心市场萎缩,投资难以回收。
然而,在最高的决策层面,经过反复权衡和激烈讨论,一份基于韩三坪等人提出的“以国产优质内容填充市场、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为核心的报告,最终获得了原则上的支持。
理由清晰而有力:
其一,文化安全与主权彰显。此次风波,本质是外部压力下的被动应对。若此时市场真空被劣质内容或无序盗版填补,乃至引发社会层面对文化供给不足的抱怨,将极为不利。
必须用我们自己能够掌控的、积极健康的作品,牢牢占据舆论和文化的阵地。这是危机,更是彰显文化主导权的契机。
其二,产业自救与体系检验。过去几年,在“以剧养影”、“电视电影”等模式的探索下,国内制片能力,尤其是北影厂联盟及与之深度绑定的盛影传媒,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快速反应和规模化生产的能力。
此时正是检验这套体系成色,逼迫产业升级、挖掘内需的关键时刻。不能让多年的改革成果因外部变化而付诸东流。
其三,民心与市场信心。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不能断档。用一批制作精良、类型多样的国产片顶上,既能满足观众需求,也能向国内外展示中国电影市场的韧性和巨大潜力。稳定市场,就是稳定民心,更是稳定行业内外对未来的信心。
这份支持,最终化作了一份带有试点性质的“救市计划”纲要,由韩三坪全权负责协调推进。
其核心任务就是:在最短时间内,向市场投放一批质量过硬、能吸引观众走入影院的国产影片。
消息传到京信大厦时,王盛正在办公室审阅《垫底辣妹》的初稿。
挂断电话。
王盛翻开了第一页。
剧本的开场,设定在1998年夏天,京城。
女主角王小佳,是一个高二女生,就读于市内一所普通的重点中学。
开场几个场景,迅速勾勒出王小佳的形象:染着不符合校规的棕黄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