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鹏城马来问诊 (第2/3页)
王文惊在一旁补充道:“华腾他们团队技术很强,产品也很有前景。就是这互联网行业,眼下……唉。”
他叹了口气,没有明说,但在场三人都心知肚明——互联网寒冬。
2000年初,随着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3月份的历史高点开始一路狂泻,全球互联网泡沫迅速破裂。
资本市场的狂热骤然冷却,投资者对互联网公司的态度从盲目追捧转向极度谨慎,甚至恐慌。
无数依靠风险投资输血、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的“.com”公司纷纷倒闭。
这股寒流迅速席卷全球,中国市场亦不能幸免。
曾经门庭若市的互联网公司,此刻门可罗雀。
融资变得异常艰难,投资人关心的不再是“眼球经济”、“用户规模”,而是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和清晰的商业模式。
这对于用户暴增却无法变现的腾迅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
“不瞒王总,”小马哥语气沉重:“我们目前确实在进行首轮融资。也在和港岛盈科数码动力,以及美国的IDG资本接触。盈科那边,李泽楷先生看好我们的前景,而且引入港资,对我们未来在港股上市可能会有帮助。IDG那边也在谈……只是,现在这个环境,谈判进展很慢,条件也……比较苛刻。”
他说的含蓄,但王盛明白。
在互联网寒冬下,即便是IDG、盈科这样的知名机构,出手也必然谨慎,估值压得很低,条款也会非常严苛。
历史上,腾迅就是在2000年4月左右,与IDG和盈科艰难达成了各出110万美元,共占40%股份的投资协议(具体时间点和金额细节略有出入,但大致如此)。
这笔钱对当时的腾迅来说是救命钱,但代价是出让了相当大比例的股权。
小马哥之所以通过王文惊找到王盛,除了盛影传媒现金流充裕的名声在外,更看重的是王盛背后的资源。
王盛与官方媒体、文化宣传系统的密切关系,以及他本人在商界和体制内的影响力,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者无法比拟的。
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地头蛇”式的强力股东加入,对腾迅在内地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政策层面可能遇到的风险,无疑是一层重要的保障。
王盛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紫砂茶杯。
他脑海中快速闪过关于腾迅未来的信息碎片:秋秋用户的持续暴增,后来推出的秋秋秀、秋秋会员等增值服务,游戏平台的崛起,以及那个最终构筑起庞大商业帝国的微信……这是一艘即将起航的航空母舰。
现在,一个以极低成本登上这艘船的机会,就摆在眼前。
互联网寒冬?
对别人是灾难,对他而言,却是千载难逢的抄底良机。
王盛虽然不太懂炒股、不太懂金融市场、也不太懂互联网行业,但对投资腾迅这样成长潜力极高的互联公司,还是很有兴趣的。
另外,他本人完全没有自己搞团队,在互联网行业打江山的想法,太费精力,资金实力也不允许。
“五百万用户……”王盛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确实是个惊人的数字。这意味着一张覆盖了全国最早一批网民的巨大网络。价值,毋庸置疑。”
小马哥屏住了呼吸,等待他的下文。
“盈利模式,是问题,但也不是问题。”
王盛看向小马哥,目光深邃:“当你的网络足够大,粘性足够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