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6:进口片遇冷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306:进口片遇冷 (第2/3页)

影片的盗版VCD、DVD光盘被堂而皇之地摆在柜台上销售,价格低廉(VCD约5-8元/张,DVD约10-15元/张),购买者络绎不绝。

    “《角斗士》电影院看过了,效果是震撼,但六十块一张票,只能看一次。”

    在海龙大厦三楼一家摊位前,正在挑选《X战警》DVD的公司职员马先生对记者说,“像这种没引进的(电影),等正版碟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而且正版VCD出来也要三四十块吧?先买张盗版看看,要是特别好看,以后出了精装正版再收藏也行。“

    摊主则熟练地推销:“《我的野蛮女友》的盗版也有,但是电影院票价更低。这些好莱坞大片都是‘碟版',有的还是从海外流过来的‘清晰版',效果比‘枪版'强多了!“

    民间视角:盗版为何猖獗?

    在高校林立的京城HD区,一间拥挤的学生宿舍里,大学生小王和室友们围在电脑前,观看盗版碟《黑客帝国》。

    “不是不支持正版,”小王无奈地摊手,“一是没钱,电影票太贵了。二是很多想看的国外电影,国内要么不引进,要么引进得特别晚。像《星球大战前传1》,去年就在美国上映了,内地上映前,我们就通过盗版看完了。等不及啊!”

    在鹏城华强北,水货和盗版光盘的流通更是半公开的秘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进口片盗版之所以能形成对正版影院市场的某种“对冲”,乃至更广泛的传播,原因多重:

    一、内容供给的“时间差”与“数量差”。受限于严格的引进配额和审查制度,每年能登陆国内大银幕的进口分账大片数量有限,且上映时间普遍晚于海外市场数月甚至更久。

    这种内容供给的滞后与不足,为盗版留下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二、技术门槛降低与产业链成熟。 DVD播放机在千禧年后开始在国内普及,但其正版区域码限制(中国大陆为6区)使得许多海外原版碟无法播放。

    盗版商则通过破解、复制技术,大量制作“全区域”或“6区”盗版碟,形成了从片源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