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左邻右舍》(下) (第2/3页)
的计划,在这些琐碎而真实的人际互动中,一次次被打断、被延迟。
沈师傅发现,他那个一心求死的“清单”,在执行过程中,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另一种“清单”:
帮蕾蕾做一个能飞起来的风筝(用上了他珍藏的轻木和绢布);
帮老周修理他那台接触不良的老式录音机(顺便鄙视了一下现在的电子产品质量);
帮马大姐计算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装修材料用量(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
甚至,在小芳急性阑尾炎发作,小赵不知所措时,是他沉着地指挥邻居们打电话叫救护车,并临时照看哭闹的蕾蕾……
他依然沉默寡言,依然表情严肃,但院里的邻居们渐渐发现,这个“怪老头”其实心很软,手艺很好,懂得很多。
孩子们不再怕他,反而喜欢围着他看他做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大人们遇到麻烦事,也习惯性地会问一句:“要不,去问问沈师傅?”
影片的中段,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彻底改变了沈师傅与邻居们的关系。
年关将至,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这片大杂院所在的区域被划入旧城改造范围,预计年后就要启动拆迁。
消息传来,整个大院炸开了锅。
住了几十年的地方眼看要没了,未来的安置、补偿、邻里分离……各种现实问题和情感冲击困扰着每一个人。
马大姐忙着组织大家争取权益,老周唉声叹气说他的音像店没了归宿,陈奶奶看着院里的老槐树默默垂泪,小赵小芳担心失去这便宜的落脚点……原本就各有烦恼的邻居们,此刻更是被一种迷茫和焦虑的氛围笼罩。
沈师傅的“死亡清单”在这巨大的变动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可笑了。
他第一次主动走出房门,参加了邻居们在院中召开的“紧急会议”。
看着一张张熟悉又焦虑的面孔,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和无助的叹息,他沉默了很久。
然后,他站起身,用他那工程师特有的、冷静而清晰的语调,开始分析拆迁政策文件,计算可能的补偿方案,甚至拿出了纸笔,画起了简易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该如何收集材料、如何有理有据地与拆迁办沟通。
他丰富的知识、严谨的逻辑和沉着的气度,瞬间镇住了场面。
平时插科打诨的老周瞪大了眼睛,能说会道的马大姐频频点头,连最有文化的陈奶奶都投来赞许的目光。
那一刻,沈师傅不再是那个一心求死的孤僻老头,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被需要,被尊重,能够用自己毕生所学,为这些朝夕相处的“左邻右舍”做点什么。
他带领着邻居们,整理材料,推选代表,与拆迁办进行了数轮谈判。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邻居们的感情急速升温。
大家才发现,这个看似不近人情的沈师傅,内心有着怎样的原则、智慧和担当。
当然,过程中也有摩擦和误解。
有邻居怀疑他是不是想借此多捞好处,有子女打电话来埋怨他多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