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无人的殿堂 (第2/3页)
的骨折。
“……我还活着。”奥拉夫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带着压抑的痛楚和剧烈的喘息。他似乎撞到了头部,一道不小的伤口正在额角汩汩流血,鲜血染红了他半张冷峻的脸庞,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狰狞。“舰体……受损超过百分之七十。主推进系统完全离线,姿态控制器部分失灵,武器系统……除了小型防御性***,全部失效。我们……”他顿了顿,抹了一把脸上的血,环顾四周狼藉的舱内,“……我们算是进来了。”
叶舟费力地解开已经有些变形卡扣的安全带,忍着全身的酸痛,踉跄着走到主舷窗前。舷窗上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纹,但尚未破裂。他用手擦去上面溅落的油污和灰尘,望向外面。
一片近乎绝对的黑暗。
仿佛沉入了墨汁的海洋,或者说,是置身于一个连星光都无法穿透的、宇宙诞生之前的虚空。只有“迅影”自身受损部位偶尔迸发出的、短暂而微弱的电火花,像濒死的萤火虫,在刹那间照亮周围极小的一片区域——那似乎是冰冷、光滑、带着奇异纹路的金属地面。
“启动备用外部照明系统,如果还有能用的。”叶舟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奥拉夫在控制台上摸索着,尝试启动了几个备用电源开关。一阵电流不稳的滋滋声后,位于“迅影”腹部和舰首的几盏大功率探照灯,挣扎着亮了起来,虽然光线明显暗淡,且不时闪烁,但总算驱散了舰体周围几十米范围内的浓稠黑暗。
光柱如同利剑,刺入这片未知的空间。
当光线延伸出去,叶舟和奥拉夫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
他们身处一个……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巨大到令人失去空间感的地方。
“迅影”的探照灯功率开到最大,光柱笔直地射向前方、上方、下方,却如同泥牛入海,根本看不到尽头!前方是无尽的黑暗,上方是高不见顶的穹隆(如果存在的话),下方是深不见底的深渊。他们刚才撞进来的那个入口,在身后极高极远的地方,像一颗即将熄灭的、遥远的星辰,隐约还能看到一点模糊的轮廓,并且似乎正在以一种缓慢但确定的速度收缩、闭合(或许是遗迹的自我修复机制)。入口外,似乎还有“守望者”潜航器的灯光在晃动,但它们被一层若隐若现的、波纹般的能量力场阻挡在外,无法再前进一步。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就连见多识广、心志坚毅如奥拉夫,也被眼前这超乎想象的景象所震撼,低声喃喃,仿佛怕惊扰了这片亘古的沉睡。
叶舟没有回答,他迅速操作着面前那台幸运地没有在撞击中完全损坏的环境扫描仪。屏幕闪烁了几下,开始艰难地输出数据。
数据显示,这个封闭空间的规模大得令人绝望——初步扫描显示,其最长轴超过十公里,最短轴也超过三公里,高度无法探测!其容积足以容纳下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一座大型城市!空气成分分析结果更让人惊讶——氮氧比例接近地表,虽然气压略低,且空气中充满了微量的金属颗粒、惰性气体和臭氧的味道,但理论上……可以供碳基生命直接呼吸?温度恒定在摄氏4度左右,带着一股渗入骨髓的湿冷,但比起外面冰封海洋的酷寒,已然是“温暖”的港湾。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能量读数。那种在外界探测到的、稳定的低频波动,在这里变得异常清晰和强健,仿佛就在耳边擂动的巨鼓。信号源被锁定在这个巨大空间的正中心深处,距离他们目前的位置大约三公里。不仅如此,扫描仪还捕捉到了无数条极其微弱的、仿佛神经网络般遍布整个空间墙壁和那些隐约可见的、悬浮在虚空中的巨大结构内部的能量流。这些能量流如同沉睡巨人体内的毛细血管,虽然缓慢,但确实在流动,维持着这个“殿堂”最低限度的“生命”体征。
“启动尚能工作的悬浮引擎,慢速前进,开启所有主动传感器,绘制周围地形图,注意规避障碍。”叶舟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下达了一连串指令。当务之急是了解环境,寻找可能的庇护所或反击机会。
奥拉夫点了点头,熟练地操控着“迅影”仅存的、用于精细姿态调整的悬浮引擎。潜水器发出一阵不堪重负的嗡鸣,摇摇晃晃地、如同一个醉汉般从趴窝的状态悬浮起来,离地大约五米,开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着空间深处,也就是能量源的方向前进。
探照灯的光柱,如同舞台上的追光,随着“迅影”的移动,缓缓扫过这片沉睡的“无人的殿堂”,将它的部分真容,从百万年的沉睡中唤醒。
他们看到了盘踞在远处“墙壁”(如果那能被称为墙壁的话,它更像是一面无限延伸的、垂直的、布满精密结构的金属大地)上的、直径超过百米的巨型能量导管。这些导管并非简单的管道,它们如同活体的树木根系,虬结交错,表面覆盖着类似角质层的物质,内部流淌着幽蓝色的、如同熔融琉璃般的能量光晕,发出低沉的、几乎无法听见的嗡鸣。
他们看到了悬浮在半空中的、由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多面体几何晶体构成的平台。这些平台静静地漂浮着,彼此之间由若隐若现的、仿佛由纯粹光构成的无形桥梁连接,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立体的交通网络。一些平台上,似乎还残留着某些固定装置的基座,暗示着这里曾经放置过重要的设备。
他们看到了在光柱偶尔扫过的、极高极远的穹顶(终于看到了边界)上,蚀刻着的、比南极图书馆所见更加古老、更加抽象、规模也更加宏大的星图与文明演进壁画。那些星辰的排列方式陌生而怪异,文明的演进过程充满了非人类的逻辑跳跃,看得久了,甚至会让人产生轻微的眩晕和认知失调。
甚至,他们看到了一些小型的、外形与他们在南极见过的、负责维护的粘液状生物单元类似,但更加小巧、形态也更加多样的机械体。它们如同深海中的水母,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漂浮、移动,沿着固定的轨迹,擦拭着能量导管表面的尘埃,或者修复着某些微小的结构损伤。它们对闯入的、冒着黑烟和火花的“迅影”毫无反应,仿佛这只是一种按既定程序运行的背景道具,与它们无关。
宏伟,死寂,非人。
这里的一切,都彰显着建造者那远超人类想象极限的科技水平和审美取向,但也透着一种彻底的、冰冷的、毫无生命暖意的秩序感。这是一个仍在“低功耗运行”的、被遗忘了不知多少万年的、无人的殿堂。一个被冰封在时间和地壳之下的、属于某个早已逝去的纪元的神迹。
“没有检测到任何高等生命迹象……除了那些低级的、程序化的维护单元。”奥拉夫一边操控着“迅影”避开一根横亘在前的、断裂的巨大晶体柱,一边低声道,他的声音在这片空旷中显得格外渺小。“主要能量源信号稳定,就在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