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04章 这一天终于来了 (第3/3页)
跟在车旁,面容枯槁,眼神中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荒凉。
他们的离去,为越国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凄凉的句号。
几乎在赵瑾北上的同时,大将李长芳将秦南军务交付副手,仅带百名亲卫,轻车简从,亲自来到圣京拜见周大彪。
李长芳的主动前来,是极其高明的一步。他虽在最后关头支持归附,但毕竟曾拥兵观望。若不主动表明心迹,消除大明的疑虑,将来必生祸端。
周大彪在帅府以高规格接待了李长芳,给足了他面子。
“李将军审时度势,稳守秦南,使赵虢叛军投鼠忌器,于平定江南厥功至伟,陛下常赞李将军乃识时务之俊杰。”周大彪笑着迎上前。
李长芳姿态放得极低,深深一揖:“周将军谬赞,长芳惭愧,昔日愚忠,未能早顺天意,幸得陛下与将军不弃,许我戴罪立功。日后长芳愿为大明前驱,肝脑涂地,在所不容。”
周大彪代表张墨,正式任命李长芳为大明镇南将军,仍镇守秦南,但其麾下军队需按照新规进行整编,并由朝廷派遣官员担任监军及参与军务。
李长芳对此早有准备,坦然接受。
他知道,能保留大部分兵权和镇守故地,已是新朝所能给予的最大信任和最优待遇。
他的彻底归顺,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南方其余尚在摇摆的州郡和守将闻风而动,纷纷上表归降,并主动请求大明派员接管或监督。
随着李长芳的实质性归附,以及周大彪、罗宽、罗老虎三人的强力配合,原越国境内零星的抵抗势力被迅速剿抚。
整个江南的平定工作,以超乎预期的速度推进着。周大彪也开始将部分精力转向民政,着手恢复生产,推行大明的律法新政。
一个多月后,皇帝张墨的旨意来了。
旨意中,张墨盛赞了周大彪、罗宽、罗老虎及所有有功之臣,封赏极为厚重:
周大彪,加封太子少保,改封镇国公,世袭罔替,仍总领南方一切军政要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