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以孩子之名  烟火围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以孩子之名 (第2/3页)

乎透明的荒芜。

    “我们现在这样,挺好的。”她说,“为了米豆,维持一个表面的家。你有你的责任要承担,我也有我的路要走。我们……互不打扰,就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南乔握着方向盘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他所有试图修复的努力,所有对“未来可能”的卑微期盼,在她这几句轻飘飘的话语面前,被击得粉碎。他明白了,她不是不恨了,而是连恨都觉得是浪费力气。她接受了现状,并且,在她的心里,已经单方面为他们的婚姻关系,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离婚,而是情感和事实上的终结。

    他张了张嘴,最终却什么也没能说出来。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大团湿透的棉花,窒息般的难受。

    车继续行驶,朝着那个被称为“家”的地方驶去。那里有他们共同的孩子,有熟悉的物品,有日复一日的生活流程,却唯独,没有了共同的方向和温度。

    苏予锦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城市的霓虹在她眼中明明灭灭。

    出路?

    她不再急切地寻找一条明确的、能彻底解脱的出路了。

    或许,出路就在脚下,就是此刻她选择的这条路——不再把幸福的期望寄托于婚姻和他人,不再纠结于爱恨情仇的泥沼。她将所有的精力投注于自我成长和儿子身上,在事业的开拓和精神的独立中,一点点拓宽自己生命的边界。

    这条路上,或许依旧孤独,但足够自由;或许充满遗憾,但不再有内耗。她不再是困于方寸之地的苏予锦,而是逐渐羽翼丰满,可以飞往更广阔天空的苏予锦。

    至于身边这个名义上的丈夫,这段形同虚设的婚姻……就让它存在吧,如同房间里一件旧家具,不碍事,便留着。直到有一天,或许连这形式都不再必要的时候……

    她微微合上眼,感受着车速带来的微风。

    那一天何时到来,她不知道,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今往后,她苏予锦的人生主轴,将由自己亲手掌控。

    关系还没有复合,南乔出差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公司有一个重要的海外项目需要长期跟进,为期至少半年。他拿着调令,犹豫了很久才开口告诉苏予锦。他预想了她的反应,或许是冷漠的“随便”,或许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

    然而,苏予锦听完,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工作需要,你去吧。家里有我。”

    没有抱怨,没有不舍,甚至没有多余的情绪。她像一个最称职的合作伙伴,坦然接受了项目分工的变动。这种过分的通情达理,让南乔心里那点残存的、微弱的希望火苗,彻底熄灭了。她不需要他了,至少在情感和生活依赖上是如此。

    南乔离开的那天,米豆抱着他的腿,哭得稀里哗啦。南乔蹲下身,用力抱了抱儿子,喉咙发紧:“爸爸很快就回来,在家要听妈妈的话。”他抬头看向苏予锦,她站在一步开外,脸上带着鼓励米豆的微笑,眼神却与他没有任何交汇。

    “照顾好自己。”他最终干巴巴地说了一句。

    “你也是。”苏予锦回应,礼貌而周全。

    门关上,家里彻底变成了苏予锦和米豆的“二人世界”。

    最初的适应期比想象中顺利。苏予锦严格规划着时间,像一台精密运行的仪器。早上送米豆上学,然后自己去“童心港湾”或处理项目工作,下午准时接孩子,辅导功课,准备晚餐,陪读绘本……她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因为少了需要协调南乔时间和情绪的隐性消耗,她觉得精神上反而更轻松了些。

    她会在固定的时间和南乔视频,主要是为了让米豆和爸爸说说话。屏幕里,南乔身后的背景从酒店房间换到临时办公室,带着异国他乡的风尘。他会问米豆的学习、生活,米豆一开始还很兴奋,后来渐渐变得敷衍。苏予锦则会在镜头边缘,处理自己的工作,或者安静地听着,只在必要时插一两句关于孩子近况的客观描述,比如“数学最近学了两位数加减”,“画画班老师表扬他有进步”。

    然而,问题悄然浮现。米豆升入二年级后,学业难度明显增加,尤其是数学和逻辑思维方面,显得有些吃力。苏予锦虽然耐心辅导,但她毕竟不是专业教师,方法上难免不得要领。而且,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