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烟雨同舟 (第3/3页)
至少来了一千多职工,连退休职工也来了三百多人。真是人多力量大,老天爷瞧见这热火朝天的抢险场景,好像也被大家的坚韧和毅力打动了,就跟当初看到愚公移山时一样,心里也不禁软了下来。
中午休息的时候,天空还飘着中雨。大家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吃着火腿面包,补充着体力。林秋水特意走到妻子身边,把自己带的热水递给她,轻声说道:“喝点热水,别着凉了。”
两人坐在一起,默默吃着饭,虽然没有过多言语,但林秋水能感受到彼此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与默契。
吃完快餐,雨势渐渐变小,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到了下午,那缠缠绵绵的雨终于完全停了。大家一直悬着的心,也稍稍安稳了一些。
然而,当人们用肉眼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在烟厂,烟叶就跟农民的粮仓一样,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烤制烟叶至少得经过一年的发酵储存才能用,所以烟厂存了大批量的烟叶。卷烟价值的高低,不同档次的烟叶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全国各个烟厂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在了买优质烟叶和储存烟叶上。从财务报表上看,流动资产一多半都体现在原料烟叶上。
在全厂抗洪救灾的这三天里,每个人都拼尽了全力,争分夺秒,跟时间赛跑,跟洪水抗争,就为了抢救更多的烟叶,把损失降到最低。
那些平常油嘴滑舌、爱偷懒耍滑的人,这会儿也顾不上形象了,泥一把、土一把地使劲干活。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烟叶就是工厂的命根子,是职工们的饭碗,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收入。每多抢救出一点烟叶,就少一点损失,集体和个人的收入就能少受些影响。在这件事上,容不得半点马虎,也容不得半点偷懒。
在这紧张忙碌的三天抢险救灾中,人们的手脚没停过,嘴巴也没闲着。大家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忧心忡忡地讨论着烟叶的处理办法,怎么把损失降到最小,还有以后怎么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这些事儿。
随着讨论越来越深入,话题慢慢集中到一个关键问题上,那就是工厂和仓库搬迁,才是解决问题的长远之计。
工厂和仓库西边、西北边都是连绵的山区,西北面的岭南水库一旦决堤,泄洪水道离工厂和仓库太近了,根本来不及反应。而且工厂和仓库地势平坦,洪水一来,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
每个人都在认真琢磨工厂的未来,厂领导也加入了这场热烈的讨论。这就像一场现场召开的全厂职工论证会,让人惊讶的是,大家从上到下意见一致,很快就达成了思想共识,那就是必须把工厂搬迁当成头等大事,刻不容缓。
林秋水站在泥泞的库房前,望着那一袋袋被抢救出来的烟叶,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这场洪水,不只是天灾,更是人祸的延续。那些被砍伐的山林,被破坏的水渠,被忽视的防洪设施,都在这一刻,向人类讨还代价。
但他也看到,只要人心不散,希望就不会熄灭。
而他,将和妻子一起,和几千名职工一起,守护这座厂,守护这片土地,守护他们共同的家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