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烟花初放 (第1/3页)
七月的太平市,天气越来越炎热了。太平卷烟厂的院子里,这天热闹非凡。林秋水来厂的第三天,正赶上每月发福利烟的日子。这一天,厂子上下都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兴奋。
院子里,装烟的大塑料袋,东倒西歪堆成了壮观的小山。塑料袋里头装的是散支带嘴棒的香烟,大部分是“灵参”“华光”“樱花”烟,没有包装盒,有的甚至滤嘴棒都没有切开。
这种没有切开的长棒卷烟,想必大多数人没有见过,它的形状是这样的,两支嘴棒的长度,两头都是两根卷烟的长度,然后再是两支嘴棒的长度,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条长长的烟条。按照道理,嘴棒从中要切开,烟支中间也要切开,这才成了人们常见的卷烟。可是,有时候,卷烟机出故障,或者刀片出现问题,卷烟流水线上的卷烟半成品,就瞬间流过去了。因此,形成了这样形状的、未完成加工的卷烟。那时候,太平烟厂不带嘴棒的卷烟产量占到总产量的百分六七十,带嘴棒的卷烟就相对高档一些。所以,基本上,烟厂发的福利烟,都是比较高档的品种,因为,那些未完成加工的带嘴棒的烟,没法手工切除,也没法回笼卷烟机再切,也只能发给职工。卷烟的其它部分都没有问题,烟丝是云贵的,香精香料也都是比较高级的。烟支金黄饱满,透着淡淡的烟草香,在阳光底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就是烟厂人最实在的福利、最丰收的节日:每人每月十条滤嘴烟,不记账不记名,按人头分配。财务核算时,这些烟被当成了卷烟下脚料、废品,作为材料消耗直接计入了卷烟成本。
林秋水站在财务科门口,望着那小山似的塑料袋烟,心里十分好奇。他从小在农村长大,父亲抽的是“梅花”“太平”这类比较便宜的烟,一盒才六分钱、八分钱,还得省着抽。眼前的这些高档烟,居然像不值钱的物品一样,随手乱放堆积在院子里,让林秋水忍不住有些心疼。
师兄何田东走过来拍拍他的肩,笑呵呵地说:“小林子,发什么呆呢?一块去挑选袋子,搬回来呀!咱们科男同志少,得多出把力。”
林秋水赶紧应声,跟着四十出头的李益民和三十多的何田东一起,把财务女同事精心挑选出来的几大袋烟,搬进财务科。袋子落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为什么需要挑选装烟的塑料袋?这里边也大有讲究。首先,这些塑料袋大小虽然一样,但是,装满程度不一样,密度不一样,装烟的数量自然就不一样,据说,手气差的,一塑料袋烟能差出七八条烟来。还有,塑料袋里的烟,质量也不一样,有不同品种的卷烟,即使都是滤嘴烟,但等级也有差别。因此,挑选福利烟,是一个技术活,必须眼尖,必须手快。林秋水和两个师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