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人情冷暖 (第2/3页)
面子有了,里子也有了,谁还真的计较你叫他啥?”
“可你要换个人,比如计廷爷,我能没大没小地叫他‘计廷’吗?打死也不能。他是长辈,我得敬着、供着。所以啊,规矩它不是死的,得看人、看事、看场合,这里头的分寸,得自己掂量。”
路兵听完,脸上虽然还残留着些不忿,但终究是默默点了点头,没再吱声。
可谁承想,没过多久,一场更大的风波,劈头盖脸地砸下来,让林秋水结结实实、透心凉地看清了人情的淡薄和冷暖。
林秋水的奶奶去世了。白事操办得庄重肃穆,亲戚邻里能来的都来了,挤满了院子。三红负责通知分散在各地的同学,挨个打电话。打到路兵那里时,路兵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语气硬邦邦地说:“我的四小过满月的时候,林秋水没来。这次,我也不去了。”
三红一听就愣住了,下意识反问:“他没去参加你孩子的满月宴?”
路兵的声音冷冷的,隔着天空都能感到那股寒意:“我亲口跟他说过我孩子过满月的事,他答应得好好的,结果却没露面。”
三红使劲回想,这才隐约记起来,好像是几个月前,路兵确实让他通知过同学满月宴的事。
原来,当时林秋水的奶奶正在县医院住院,出院时雇了路兵的面包车接送。在路上,路兵一边开车一边像是随口一提:“我儿子下个月过满月宴,你回来参加吧。”林秋水那会儿心思全在奶奶身上,也就随口应道:“行啊,到时候我一定回来。”他心里想着,按照以往惯例,到时候三红一定会通知自己具体日子的,所以压根没往心里去,也没记下日期。
等定下日期真要通知人的时候,路兵对三红说:“我已经通知过秋水了,你不用再打电话通知他了,只通知别人就行。”三红信以为真,以为林秋水早就知道了,也就真的没再另行通知。
阴差阳错之下,林秋水就这么错过了路兵第四个孩子的满月宴,自然也就没有随礼。
后来他得知事情原委,心里头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他立刻掏出钱塞给三红:“这钱你帮我转交给路兵,算是我补上的人情。”又再三让三红替他解释:“我真不是故意不去,是真不知道具体日子,你千万跟他说清楚。”
钱,路兵倒是收下了。可林秋水奶奶出殡那天,他最终还是没露面。
林秋水站在奶奶的灵堂前,望着棺椁前那盏摇摇曳曳的长明灯,心里头像被压了一块冰凉的大石头,沉得他喘不过气。他不是心疼那点钱,是寒心,寒的是这怎么说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人心。
“人啊,”他低声对身旁的三红说,声音里带着疲惫,“一旦钻进了自己那个认死理儿的牛角尖,就再也听不见别人的声音了。路兵只觉得我没去他孩子的满月宴,就是驳了他的面子,就是不尊重他。可他有没有哪怕一秒钟想过,他根本就没正式通知我,我怎么去?为什么那么自信,让你不用再通知我?通知一下不是更好吗?我事后知道了,立马补钱补人情,他还是不肯接过这个台阶。你说,这情分,还能往哪儿搁?还能怎么走下去?难道他就一点也不念我帮他安排进烟厂工作的事吗?难道他就一点也不记得小时候的友情了吗?”
三红重重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人就是这样,眼里头只能看见自己那点委屈,别人的难处,那是一点也看不见的。”
林秋水苦笑一下,那笑比哭还难看:“要是他当时让你再特意提醒我一声,这事不就轻轻松松过去了吗?可他偏不,偏要这样以牙还牙,互相伤害,用同样的方式给我难堪。结果呢?伤了多年的情分,断了同学的道义,他自个儿又图了个啥呢?”
他忽然想起佟伯伯对他说过的话。
那年,外甥龙龙来太平市上大学,佟伯伯和姐姐姐夫特地从北京赶过来送孩子。林秋水里里外外张罗,帮着办理手续、联系老师、领用物品,忙得脚不沾地,中午在大饭店用好菜好酒招待大家,安顿好学校的事,林秋水又开车把大伙送回到林家庄。吃过晚饭,柔和月光洒在宁静村庄,给一切都披上一层银纱。佟伯伯把林秋水叫到大门口,两人并肩站着,在这安静氛围里,佟伯伯缓缓跟林秋水聊起“感恩”的话题。
佟伯伯目光温和,带着一丝探寻,轻声问道:“秋水,你为啥对我们这么尽心尽力,忙前忙后呢?”林秋水微微一怔,旋即认真答道:“佟伯伯,首先,在工作上,三叔帮过我的忙,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所以感恩。再者,平常我跟姐姐姐夫来往多,相处融洽,关系好,在我心中,始终是爷爷以下的大家庭概念,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小家庭,自然想为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佟伯伯静静听完林秋水的话,微微点头,眼里透着欣慰与感慨。他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与温情,缓缓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