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数字迷踪  烟火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十六章 数字迷踪 (第2/3页)

万元。但是,问题出在哪?到底谁的错?还是一团雾水。

    要知道,那时候职工一个月工资也就刚不到一千,三十多万可是笔巨款。更严重的是,这只是一个月的工资差额,接着往下查连续倒推三个月的工资数据,发现每月的差额都在二三十万左右。这么算下来,三个月就差了将近一百万,这可把大家都吓坏了。

    这个巨大的差异像晴天霹雳,把在场的人都震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又惊又怕。每个人都清楚,这绝不是个小问题,而是个大事儿,一场可能涉及贪腐舞弊的危机已经悄悄到来。在场众人都惊呆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劳资处长和财务处长一点不敢耽误,性急火燎地把情况汇报给了袁源厂长。袁源厂长马上召集厂务会,通报了情况,紧急成立专项调查组,由监审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加紧调查这件事。负责审计工作的林秋水,自然也被委以重任,挑起了这个担子。

    林秋水深入了解情况后,凭着职业敏感,觉得还有个关键环节没查到,那就是银行。于是他赶紧去银行打听。

    银行查完后表示,确实是按厂里提供的工资拨款明细表操作的。再仔细一问才知道,在工资发放流程里,拨款是财务部门负责,工资表是信息中心提供,这两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核对,就像两张皮,各干各的。财务部门按信息中心提供的工资表数拨款,从来不去核实表格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中心也只管做表,不管后续的拨款环节。这两个重要环节脱节,就让人钻了空子。

    种种迹象表明,问题肯定出在这两个环节中的某一个。要么是信息中心做的工资表有问题,要么是财务部门拨款时出了差错,或者两者都有问题。

    为了尽快查明真相,林秋水决定让调查组先抽一个月的工资数据来查。他们把车间的工资表、财务的工资统计表、工资拨付款数、劳资的工资汇总表、计算机中心的工资电子表还有银行的工资拨付表等各项数据逐一核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个过程特别繁琐,要把一堆堆的报表和数字来回比对,眼睛都要看花了。

    因为厂领导对这件事高度重视,催得特别紧,相关部门处长和车间主任、相关科室经办负责人员和所有车间劳资员、核算员、统计员不得不没日没夜地加班。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能拖着快散架的身子回家。连星期天也不能休息,还得坚守岗位。那段时间,办公楼里总是灯火通明,大家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泡面成了主食。

    林秋水坐在计算机中心的服务器前,手指轻轻敲着键盘,不放过屏幕上的一行行数据。他突然停住,目光盯在一条异常的工资记录上,每月有好几千块钱进账,林秋水警觉了,即使当时的厂长一个月也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数。再细看,这个人他认识,是一个调走一年多职工的工资卡,按理说这张卡早就停用或销毁了。他顺着这个线索往下查,发现这个本该作废的银行卡每月工资数都异常的高。林秋水赶紧找劳资处的人核实,经劳资处细查档案,这名职工确定调走已经一年八个月了。"

    林秋水如释重负,说了一声:“终于找到了。”

    那一刻,他好像看见了藏在数字背后的黑手,正悄悄伸向企业的命脉。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精心算计的人,是他贪婪的欲望和侥幸的心理。

    2000年元旦,本是全家团聚、喜迎新年的好时候,林秋水却没法回老家和亲人团聚,只能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组织各部门各车间的劳资员、核算员和统计员一起加班加点,不辞辛苦地倒推三年的工资统计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这起涉及金额高达五百多万元的贪污舞弊案,总算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了。

    当调查结果送到袁源厂长桌上时,袁源厂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