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叫我名字就好  玫瑰与青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2章 叫我名字就好 (第2/3页)

过”才是关键。

    赵廷文又给她碟子里添了一块嫩滑的蟹粉豆腐,动作依旧自然流畅。

    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在组织内,尤其是面对跨部门协调,有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他抬眼,目光平静地看着方允,仿佛在传授某种经验之谈:

    “比如,今天会上,你提到的‘*权稳定性’作为风险量化指标,这本身没错,数据支撑也很扎实。”

    他又为她添了一筷子时蔬,继续说道:

    “但下次,在领导小组层面汇报时,可以将这类词汇,转化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潜力’,更具建设性的表述。

    重点落在‘我们如何通过法律框架设计,协助伙伴共同应对这些挑战,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

    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像是在分析一个客观问题:

    “这样,既能达到风险提示的目的,又不会让在座负责对外事务的同志感到被针对或难堪。他们后续推进协调工作,也会更顺畅。”

    方允心中豁然开朗!

    她下午的发言,从专业角度无懈可击,但确实忽略了组织内特有的语言艺术和部门间的微妙平衡。

    赵廷文这番提点,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他不是否定她的专业,而是在教她如何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内,更有效地运用她的专业,让她的意见被更顺畅地接受和执行。

    这比直接告诉她“你哪里说得不好”要高明得多,也受用得多。

    “明白了,谢谢赵*员长提点。”方允这次的道谢,多了几分真诚和领悟。

    她看着碟子里他夹过来的菜,忽然觉得眼前的男人,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冰冷。

    赵廷文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仿佛刚才那番至关重要的“点拨”真的只是席间随意的交流。

    他又给她盛了一小碗汤,然后专注于自己面前的餐食。

    接下来的用餐时间,气氛变得更为松弛。

    赵廷文偶尔会就某个菜品的口味或食材简单点评一两句,方允也会回应几句。

    一顿饭吃得比预想中要快,也和谐得多。

    当最后一道甜品被撤下,换上清茶时,方允以为所谓的“背景沟通”就要进入正题了。

    然而,赵廷文端起茶杯,目光透过氤氲的热气看向她,说了一句让方允再次意外的话:

    “项目的基础资料,李秘书应该已经发给你了。仔细看,有疑问直接联系他。”

    他顿了顿,补充道:“工作上,他代表我。”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所谓的“背景沟通”,在刚才那顿饭和那几句提点中,已经完成了。

    剩下的,是纯粹的工作对接,无需他亲自出面。

    方允看着他,一时间竟有些无言。

    还真是……惜时如金,效率至上。连“约会”都压缩得如此高效实用。

    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压下心底那点好笑又好气的情绪,点头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