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老干部的深谋远虑 (第3/3页)
他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地看向李湛,语气带着深思熟虑的考量:
“尤其是像方允同志这样,专业功底扎实、思维敏锐、在重大项目中有突出表现的年轻人才。她在新丝路项目上的担当和在临昌的表现,都证明了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仿佛在斟酌词句,声音平稳而有力:
“对于这类潜力大、正值事业上升期的优秀人才,培养上要有前瞻性,更要注重可持续性。既要压担子,给舞台,让他们能接触到核心的立法动态和前沿研究,参与到关键专项工作中去,增长才干;也要科学规划,避免因阶段性的客观因素,比如……身体需要特殊关照的时期,而过度透支精力,影响长远发展。”
李湛听得极为专注,精准捕捉到领导话语中深藏的关切与布局。
“领导指示非常及时,点明了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他迅速回应。
随即思路清晰地将领导的意思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
“法*委近期正好有几个重要的专项工作需要年轻骨干深度参与。
这些专项工作接触的都是核心立法信息和前沿方向,但工作形式以案头研究、专家研讨和内部论证为主,强度相对可控,非常适合方允同志当前的情况,既能保证她持续深入业务核心,积累宝贵经验,又能有效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孕后期和未来产假回归后的工作顺利衔接。”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参与这些专项工作,本身也是对方允同志能力和潜力的高度认可,符合‘人尽其才’的原则。相信分管领导李主任他们也会理解并支持这种安排。”
赵廷文静静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但眼底深处的那份满意却更加深邃。
“嗯。”他最终只发出了一个简单的音节,表示认可。
这就是他要的效果,一切都在规则框架内,一切都符合“工作需要”和“培养人才”的最高原则。
他给予方允的,不是特殊照顾,而是基于对她能力充分信任的、量身定制的发展通道。
“那就按这个思路,以秘书处的角度,给法*委那边提个建议性的参考。注意措辞,点到为止即可。”
赵廷文语气淡然,做了最终定调。
“明白,领导。”李湛立刻应下,“我这就去处理。”
言罢,恭敬地退了出去。
办公室内重归安静。
赵廷文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份“初步思路”文件上。
他伸手拿了起来,就着窗外秋阳温暖的光线,再次逐字逐句、无比认真地阅读起来。
那专注的神情,像一位最严格的考官,在检阅他最得意门生的答卷。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