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结局 (第1/3页)
秋日晨光透过书房窗棂,在红木地板上投下温暖光斑。
赵廷文放下手中文件,目光扫过对面正安静阅读的一双儿女。
方允则将两份制作精美却极为低调的录取通知书轻轻推至他面前。
“都定下来了,”她声音里难掩骄傲。
“穆清去元培,攸宁去姚班。两边的院长都已亲自沟通妥当,安排了最可靠的导师和生活保障,全程低调。”
赵廷文拿起通知书看了看,目光尤其在“姚班”二字上稍有停留。
那里汇聚了全国顶尖的计算机天才,这个起点,对于志在国防科技的攸宁而言,再合适不过。
他看向孩子们,语气沉稳如常,却带着父亲的郑重:
“穆清,攸宁,这是你们自己争取来的道路。从踏出家门这一刻起,你们要学的,将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独立、审慎和担当。学校和家里会为你们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但路,要你们自己一步步去走。”
十一岁的赵穆清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冷静:
“明白,爸爸。我们会处理好。”
方攸宁扬起小脸,眼中跃动着迎接挑战的兴奋:
“放心吧爸爸!保证不给您和妈妈丢脸!”
出发的日子悄然而至。
没有父母相送于校门的场景,只有两辆看似普通、实则经过特殊改装的轿车,分别将两位小主人送往各自的学府。
姚班是计算机天才的圣地,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
方攸宁的到来,即便在这个群星璀璨的地方,也引起了小小的波澜。
不仅仅是因为她过分年轻的年龄,更因为她身上那种混合了超强逻辑思维和某种独特战略眼光的气质。
她被安排在一个安静的单间宿舍,生活上有专人低调照料,得以全心沉浸学术。
她的档案被高度保密,仅限极少数核心负责人知晓其背景。
然而,开学第一天的课堂上,她就遇到了一个“熟人”。
当老师点名到“盛秉均”时,一个身材挺拔、眉眼间带着锐气的男生应声而起。
方攸宁闻声抬头,恰好对上了对方同样惊讶的目光。
盛秉均?!他怎么也在这里?
盛秉均内心的惊讶程度丝毫不亚于方攸宁。
他只知道这届姚班有个年纪极小的天才,却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当年在训练馆里那个狡黠又难缠的丫头片子!
那个惯用“兵不厌诈”把他放倒的赵家女儿!
四目相触的刹那,空气里仿佛迸发出无形却噼啪作响的竞争火花。
两人极有默契地同时移开目光,但一种“又是你”的较劲氛围已然成型。
在这个班级,方攸宁如鱼得水。
而盛秉均同样实力超群。
两人很快被视作班中的“双子星”,只是彼此的光芒冷冽而带刺。
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随堂测验,每一次项目作业,都成了两人无声的战场。
方攸宁的思路天马行空,善于从非常规角度切入,尤其擅长将问题与模拟对抗。
而盛秉均则基础扎实,逻辑严密如铜墙铁壁,追求算法的极致效率。
他们几乎从不直接交流,但每次代码提交、成绩公布,总会不自觉地先寻找对方的名字与分数。
假期,方攸宁会有计划地“消失”一段时间,实则是进入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相关g防科研单位进行短期学习和实践。
回来时眼神会更加锐利,思维也更具锋芒。
另一边,燕园的古韵与自由之风,轻轻吹拂着那位过分年轻的学子。
赵穆清同样被安排于清幽的单间,便于静心向学,背景档案受到严格保密。
在这里,他的天赋在人文社科领域彻底绽放。
他可自由选听任何感兴趣的课程,从《理想国》到《资本论》,自《史记》至《联邦党人文集》,其阅读速度与理解深度令导师为之惊叹。
他极少在课堂上主动发言,但每次被问及,观点的深刻与逻辑的缜密总令满堂肃然。
他的社交圈极小,但质量极高。
既可同白发教授平静探讨宏观政策得失,也能与少数志趣相投、同样出众的同学进行深层思维碰撞。
假期时,他经安排以“社会实践”或“课题调研”之名,深入基层或进入某些政策研究机构见习。
他的观察报告总是冷静客观、直指核心。
他就如一株静默生长的树,从容汲取万物养分,根系却已早深入广袤大地,静待参天那日。
……
兄妹二人在求学路上奔波忙碌,日程密不透风,连假期都难抽身回家。
此事却令赵廷文窃喜于心。
老干部为何乐见其成?大家心知肚明。
暮色渐沉,法*委大楼的灯火次第点亮。
方允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