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盘点旧铺谋商机 (第2/3页)
,最是讲究一个轻薄透润、服帖自然。这般厚重的膏体,上脸难免黏腻闷痘,色泽也失之呆板,不够清透鲜活。便是我这般年纪,也更爱用些水粉胭脂液,或是质地轻薄的膏体。”
她说着,又笑着指了指黛玉,“便是玉儿这样的小人儿,日后大了,想必也是喜欢清爽些的。”
她言语委婉,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产品滞销的关键——不符合市场需求。
林望舒拿起那盒胭脂,仔细看了看,又试了试质感,果然如贾敏所言,厚重油腻,不易推开。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她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
这在江南被嫌弃的缺点:厚重、油腻、封闭性强,但若在那北地那苦寒干燥、风沙凛冽的环境中,岂不是变成了防冻、防裂、保护肌肤的优点?
江南追求清透水润,是因气候潮湿;北地需要油润滋养,是因气候酷烈。此地滞销的劣品,或许正是彼地的急需之物!
她心中豁然开朗,一个关于南北货品流通、因地制宜的初步想法悄然萌生。
面上却丝毫不露,只对贾敏笑道:“还是嫂嫂见识高明,一针见血。我久在北地,竟忘了家乡女儿们的喜好原是这般精致。”
她转向那忐忑的掌柜,“张掌柜,夫人方才的话你可听到了?往后进货,需得多进些质地轻薄水润、色泽清透鲜活的时新花样。那些厚重滞销的旧货,便都仔细清点出来,用防潮的油纸包好,封入箱中,我另有处置。”
张掌柜虽不明所以,但见姑奶奶并未责怪,反而有了明确指令,连忙点头哈腰地应下。
林望舒又四下看了看,问了些进货渠道、成本售价等细节,心中大致有数。这铺子经营不善,既有产品不合时宜的原因,也与掌柜能力平庸、缺乏进取心有关。改革需一步步来。
看罢铺面,姑嫂二人带着黛玉出来,并未立刻回府,而是在附近茶楼要了个雅间歇脚。
坐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