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集:借孕谋利求保障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74集:借孕谋利求保障 (第1/3页)

    (一)

    揽月轩的午后总带着几分秋末的滞涩,窗棂外的老槐树落了大半叶子,风一吹,枯黄的碎叶便打着旋儿飘进回廊,黏在青石板上,像极了沈月娥此刻缠缠绵绵解不开的心事。

    潘金莲的丫鬟小莲是顶着一头细汗跑进来的,青布裙的下摆沾了泥点,显然是急着赶路时蹭到了院角的青苔。她手里攥着一方皱巴巴的素色帕子,进门时先对着门框福了福,声音还带着喘:“月姨娘,我家姑娘让我来……来给您传个信。”

    沈月娥正靠在窗边的软榻上,身下垫着三层厚厚的绒垫,藕荷色绣缠枝莲的引枕抵着她的后腰,却还是压不住连日呕吐带来的酸软。她抬手揉了揉眉心,指腹触到的皮肤凉得像浸了井水,连带着声音也透着几分虚弱:“慢慢说,先喝口茶缓一缓。”

    翠儿赶紧端来一杯温茶,茶盏是细白的瓷胎,边缘描着浅青的竹叶,是老太太前几日赏的。小莲双手接过,指尖碰到杯壁时明显顿了一下——她虽在潘姑娘房里当差,却也少见这般精致的物件,忙低下头小口啜饮,压下心头的局促,才又开口:“姑娘说,那几个能证明您没去过庄子的佃户……没了。”

    “没了?”沈月娥的手指猛地攥紧了引枕,绣线的纹路硌得指腹发疼,“是……是出了意外?”

    “是昨夜没的。”小莲的声音压得更低,眼神不自觉地往门外瞟,像是怕被人听了去,“听说昨儿傍晚还好好的,夜里就没了气,官府来人查了,只说像是急症,可姑娘托人问了仵作,说……说嘴角有黑痕,像是中了毒。”

    这话像一盆冰水,顺着沈月娥的后颈浇下去,连带着腹中胎儿都似有感应,轻轻踢了她一下。她垂眸看着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素色软缎睡衣下,能清晰摸到胎儿蜷缩的轮廓——这孩子才六个多月,却已经能隔着肚皮传递情绪,此刻那细微的悸动,竟像是在陪着她一起慌。

    “死无对证了……”沈月娥低声呢喃,声音轻得像叹气,却带着千斤重的无力。邢夫人原本就咬着“放火”的罪名不放,如今唯一能证她清白的人没了,这脏水怕是要彻底泼在她身上,洗都洗不掉。

    小莲见她脸色发白,赶紧补充:“姑娘还说,也不是全没好消息。她查那庄头的底细时,查到庄头有个妻舅,前阵子欠了赌场一大笔钱,原本说要卖女儿还债,可这几日突然就把债清了,人也不见了。姑娘说,这妻舅说不定知道些庄子的事,或许能找到突破口。”

    “庄头妻舅……”沈月娥重复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抚过腹间。方才那阵冰凉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的、近乎淬了冰的算计——白日里她在邢夫人面前哭着辩解,换来的不过是更刻薄的羞辱;王熙凤虽出面解围,却也没真的替她洗刷罪名,显然是在看她的底牌。

    她忽然想起三日前的事。那天邢夫人带着几个婆子闯进来,手里拿着从庄子废墟里翻出的一支银钗,说那是她常用的样式,硬要拉她去老太太面前对质。她当时又气又急,差点动了胎气,还是翠儿死死拦住,王熙凤来得及时才解了围。可事后她才想明白,哭闹和辩解在这深宅里最是无用,邢夫人要的是“罪名”,王熙凤要的是“掌控”,而她若想活下去,若想护住腹中的孩子,只能换个活法。

    “翠儿。”沈月娥的声音比刚才稳了些,只是尾音还带着一丝未散的虚弱,“去请常嬷嬷过来,就说我身子不适,想跟她讨个主意。”

    翠儿应声要走,又被沈月娥叫住:“慢着,路过厨房时,让他们炖一碗燕窝粥来,加些红枣,别太甜。”她得养好身子,这肚子里的孩子,是她唯一的筹码,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翠儿点头应下,掀帘时正好撞见一阵风,将窗台上的铜制熏香炉吹得晃了晃,炉里燃着的肉桂与当归混合的香气漫开来,暖融融的,却怎么也驱不散沈月娥眼底的寒。

    (二)

    常嬷嬷来的时候,手里揣着个黄铜手炉,炉身被摩挲得发亮,一看就是用了好些年的旧物。她今年六十出头,头发已经白了大半,却梳得一丝不苟,用一根乌木簪子绾着,灰布长衫的袖口磨得有些毛边,却浆洗得干干净净——这是王熙凤身边老人的规矩,哪怕是家常穿着,也不能失了体面。

    她刚进内室,目光就落在沈月娥的脸上,眉头当即皱了起来:“姨娘这脸色怎么这么差?早上太医来请脉时还说胎像稳了些,怎么这会儿又白得像纸?”

    沈月娥没等她走近,眼泪就先落了下来。不是那种号啕大哭,而是泪珠顺着眼尾往下滑,一颗接一颗,砸在她交握的手背上,冰凉的触感让她自己都觉得心酸。她伸手想去拉常嬷嬷的手,指尖刚碰到对方的袖口,就先抖了起来:“嬷嬷……我怕……”

    “怕什么?有二奶奶在呢。”常嬷嬷赶紧坐到榻边,将手炉递到她手边,“二奶奶昨儿还跟我说,定要护着您和孩子的周全,谁也别想在揽月轩闹事。”

    “可……可昨日那火,还有今日佃户没了的事……”沈月娥的声音哽咽着,话都说不完整,“若不是二奶奶昨日来得快,我……我和这孩子说不定就被太太拉去祠堂了。夜里我闭着眼,满脑子都是那冲天的火光,还有太太看我的眼神,像要把我生吞了似的……”

    她说着,身子往常嬷嬷那边靠了靠,像是想从对方身上汲取一点暖意。其实这话倒不全是演的——昨日邢夫人闯进来时,眼神里的狠戾她看得真切,那模样,是真的想让她“一尸两命”。此刻不过是把那份恐惧放大了几分,好让常嬷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常嬷嬷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软了些:“姨娘快别多想,太太那边有二奶奶顶着呢。您如今最要紧的是养身子,这孩子可是林家的金孙,老太太和老爷都盼着的,谁也不敢真伤了您。”

    “可我总觉得这院子不安稳。”沈月娥抬起泪眼,睫毛上还挂着泪珠,看着格外可怜,“方才我让翠儿去打水,看见院门口的婆子换了人,是太太院里的张婆子。她看我的眼神怪怪的,我……我总怕夜里会有人闯进来害我。嬷嬷,我求您了,您去跟二奶奶说说,能不能多派几个可靠的人手来守着?别让太太院里的人靠近,我实在是怕了……”

    她说完,还特意往常嬷嬷身边缩了缩,肚子顶着对方的胳膊,那沉甸甸的触感让常嬷嬷心里一软——再怎么说,这也是条人命,还是林家的子嗣,若是真在她眼皮底下出了差池,王熙凤定然不会轻饶她。

    常嬷嬷沉吟了片刻,心里盘算着:沈月娥这要求合情合理,一来是为了安胎,二来也能借着这事,把邢夫人的人从揽月轩赶走,正合了二奶奶的心意。她便点了点头:“姨娘放心,老奴这就去回禀二奶奶。您先躺着歇会儿,等会儿燕窝粥来了,多少吃点,身子才扛得住。”

    沈月娥看着常嬷嬷起身离去的背影,眼底的泪意渐渐淡去,只剩下一片清明。她抬手擦了擦脸颊的泪痕,指尖划过腹间——孩子,娘这也是没办法,只能借你的名头,先求个安稳。

    (三)

    王熙凤此刻正在荣安堂的西暖阁里,手里捻着一串老坑种翡翠念珠,珠子通体温润,是当年老太太赏她的生辰礼,上面已经盘出了淡淡的包浆。她坐在铺着貂皮褥子的太师椅上,听着常嬷嬷回话,眼神落在窗外的腊梅上,没说话。

    常嬷嬷站在底下,把沈月娥的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最后补充道:“二奶奶,依老奴看,沈姨娘说的是实话。方才老奴来的时候,看见邢夫人院里的张婆子在揽月轩门口转悠,眼神确实不对劲。若是不派些可靠的人去守着,怕是真要出乱子。”

    王熙凤捻念珠的手停了下来,指尖捏着其中一颗珠子,指腹摩挲着上面的纹路:“她倒还算聪明,知道借势。”

    常嬷嬷愣了一下,没明白这话的意思。

    王熙凤轻笑了一声,抬眼看向她:“白日里佃户没了的事,她定然是知道了。知道死无对证,硬扛是扛不过去的,便想着靠‘安胎’的名头求庇护。她越是依赖我,就越容易掌控,这倒是省了我不少事。”

    她顿了顿,又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