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集:产婆奶娘争夺战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75集:产婆奶娘争夺战 (第2/3页)

姨娘自己挑,也能放心些。”

    老太太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月丫头是孩子的娘,奶娘的人选,是该让她自己挑。凤丫头,这事就交给你去办,选几个身家清白、奶水足的妇人来,让月丫头瞧瞧。”

    王熙凤应了下来,心里却明白邢夫人的心思——邢夫人定是早就选好了人,就等着混进备选名单里,让沈月娥挑中。

    果然,没过几日,王熙凤就选了四个妇人来,其中一个就是邢夫人推荐的田氏。田氏是邢夫人陪嫁庄子上的人,丈夫是个老实的庄稼汉,据说田氏奶水极足,还喂大了自己的三个孩子,邢夫人说她“心善老实,最适合当奶娘”。

    另一个则是王熙凤自己推荐的尤氏。尤氏的丈夫在王熙凤陪嫁的绸缎铺里当管事,为人精明干练,据说尤氏之前在京里的一个侯府当过奶娘,懂规矩,会照顾孩子,王熙凤说她“稳妥可靠,能让月姨娘放心”。

    剩下的两个,一个是府里老人介绍的孙氏,丈夫早死,独自带着一个女儿过活,据说奶水也不错,就是性子有些老实巴交;另一个是庄子上送来的李氏,丈夫是个猎户,去年冬天打猎时摔死了,李氏刚生了孩子没多久,孩子却夭折了,奶水正好,只是性子有些怯懦。

    四个奶娘被带到荣安堂时,邢夫人和王熙凤都在,老太太也特意来了,想看看沈月娥会选谁。

    邢夫人先开口,拉着田氏的手,对沈月娥说:“月姨娘,你看田氏,身子多壮实,奶水肯定足,我庄子上的人都说她心善,你选她,准没错。”

    王熙凤则走到尤氏身边,笑着说:“月姨娘,尤氏是见过大场面的,在侯府当过奶娘,懂规矩,会照顾孩子,你若是选她,以后孩子的规矩教养,也不用愁了。”

    两人各说各的好,都想让沈月娥选自己推荐的人。赵姨娘在旁边看得热闹,忍不住插嘴道:“哟,这还没生呢,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就急着抢奶娘了?别到时候白忙活一场!”

    这话一出,邢夫人和王熙凤都冷冷地瞪了她一眼。赵姨娘吓得赶紧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话了。

    沈月娥看着眼前的四个奶娘,心里冷笑——田氏是邢夫人的人,尤氏是王熙凤的人,选谁都等于把孩子送到别人手里,她怎么可能愿意?孙氏看着老实,但老实人容易被拿捏,万一被邢夫人或王熙凤收买,一样危险;李氏性子怯懦,背景也不明,更是不敢轻易选。

    她知道,自己必须想个办法,不能任由她们摆布。

    沈月娥轻轻抚着肚子,脸上露出一副担忧的神色,声音也带着几分虚弱:“老太太,太太,二奶奶……妾身知道各位都是为了孩儿好,妾身心里感激。只是……只是妾身近来总是心神不宁,夜里总做噩梦,一想到孩儿生下来后,要交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人手里,妾身这心里就揪着疼,总怕……总怕照顾不好孩儿。”

    她说着,眼圈就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起来格外可怜。她抬起头,看向老太太,语气带着恳求:“妾身斗胆,能否……能否让这四位妈妈,还有府里其他备选的奶娘,都先到揽月轩来,让妾身跟她们说说话,问问她们家里的情况?孩儿是妾身身上掉下来的肉,妾身只想求个心安……若是因此冒犯了规矩,妾身甘愿受罚。”

    老太太见她形容憔悴,眼神恳切,想起她连日来的遭遇——被邢夫人刁难,被怀疑放火,如今又怀着孕,确实可怜。老太太叹了口气:“罢了,也是个可怜见的。就依你,让她们都去揽月轩,让你好好瞧瞧。凤丫头,你去安排一下。”

    王熙凤眸光一闪,看了沈月娥一眼——沈月娥这招以退为进,倒是聪明。她知道沈月娥不想选田氏或尤氏,但老太太都开口了,她也不好反对,只能点头应下:“是,媳妇这就去办。”

    邢夫人见老太太都同意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狠狠地瞪了沈月娥一眼,心里暗骂她狡猾。

    (四)

    这场特殊的“面试”,就定在第二日上午,在揽月轩的明间进行。常嬷嬷和翠儿分立在沈月娥两侧,四个奶娘则站在下面,规规矩矩地等着问话。

    沈月娥端坐在上首的椅子上,目光缓缓扫过四个奶娘,仔细打量着她们的外貌、穿着和神态。

    田氏果然如邢夫人所说,长得五大三粗,穿了一件青布袄,袖口磨得有些毛边,头发用一根红绳简单地挽着。她站在那里,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眼神却有些飘忽,不敢与沈月娥对视,显然是心里有鬼。

    尤氏则比田氏体面得多,穿了一件宝蓝色的绸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支银簪固定着。她站得笔直,脸上带着得体的笑,眼神里却透着一股精明,一看就是个会来事的人。

    孙氏穿了一件灰布裙,衣服洗得有些发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双手粗糙得像老树皮,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人。她站在那里,头微微低着,看起来老实巴交的,问一句答一句,不敢多说一个字。

    李氏穿了一件素色的布裙,衣角还有一块补丁,头发也有些凌乱。她的身子微微发抖,双手紧紧攥着,眼神里满是怯懦,像是怕说错话一样。

    沈月娥先问田氏:“田妈妈,你家里有几口人?丈夫是做什么的?”

    田氏赶紧回答:“回姨娘的话,民妇家里有四口人,丈夫是庄上的庄稼汉,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十岁,一个八岁。”

    “那你儿子都在上学吗?”沈月娥又问。

    田氏的眼神闪了闪,声音变小了些:“回姨娘,没……没上学,就在庄上跟着丈夫种地。”

    沈月娥心里了然——邢夫人说田氏“心善老实”,可连儿子的教育都不管,可见也不是什么细心的人。她又问:“你之前喂过孩子,那孩子夜里哭,你一般怎么哄?”

    田氏想了想,说:“就……就抱着哄,拍着他的背,唱些庄上的歌谣。”

    沈月娥没再问田氏,转而问尤氏:“尤妈妈,你之前在侯府当奶娘,伺候的是哪位小主子?”

    尤氏欠了欠身,笑着说:“回姨娘的话,民妇之前在忠勇侯府,伺候的是侯府的三公子,从出生一直伺候到三岁。三公子身子弱,民妇都是夜里守着他,他一哭就起来喂水、换尿布,从没让他受过委屈。”

    “那你在侯府,有没有遇到过孩子生病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沈月娥又问。

    尤氏回答:“遇到过,三公子一岁的时候得了风寒,民妇连夜请了太医,守在他床边,给他擦身子、喂药,直到他好了才敢休息。侯夫人还特意赏了民妇银子呢。”

    尤氏说得头头是道,看起来确实有经验,可沈月娥却注意到,她说这些话时,眼神一直瞟着常嬷嬷,显然是想让常嬷嬷在王熙凤面前替她美言。

    接下来是孙氏。沈月娥问:“孙妈妈,你丈夫不在了,你一个人带着女儿过活,不容易吧?你女儿多大了?”

    孙氏的眼圈红了,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回姨娘的话,民妇女儿今年六岁了。民妇丈夫走得早,民妇一个人靠做针线活养活女儿,确实不容易。若能给姨娘当奶娘,民妇定当尽心尽力,只求能让女儿过上好日子。”

    沈月娥点了点头,又问:“你女儿身体好吗?有没有什么毛病?”

    孙氏赶紧说:“好,好着呢,就是偶尔会咳嗽几声,不碍事的。”

    最后是李氏。沈月娥问:“李妈妈,你丈夫是猎户,那你之前在庄子上,有没有带过孩子?”

    李氏的声音很小,几乎要听不见:“回……回姨娘的话,民妇之前生过一个儿子,可是……可是去年冬天夭折了。民妇没带过别的孩子,但若……若姨娘肯给民妇机会,民妇定当好好学,好好照顾小主子。”

    沈月娥看着李氏,心里忽然生出一丝疑惑——李氏的丈夫是猎户,猎户常年在山里跑,性子应该很爽朗才对,可李氏怎么这么怯懦?

    就在这时,翠儿悄悄走到沈月娥身边,递过来一张小纸条,是潘金莲派人送来的。沈月娥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四个奶娘的底细:

    - 田氏:丈夫好赌,欠了赌场五十两银子,邢夫人替他还了债,让田氏来当奶娘,实则是安插眼线。

    - 尤氏:小叔子近日刚顶了王熙凤绸缎铺的一个肥缺,尤氏是王熙凤的人,要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 孙氏:女儿有哮症,常年要吃药,药钱都是府里的老人垫付的,容易被拿捏。

    - 李氏:娘家在西门外的庄子上,与之前起火的那个庄子是邻庄,李氏的表哥曾在起火的庄子上当过长工。

    沈月娥看完纸条,心里一沉——果然,这四个奶娘没有一个背景是干净的!田氏和尤氏是邢夫人和王熙凤的人,孙氏有软肋,李氏更是与起火的庄子有关联,选谁都不安全。

    她正愁眉不展,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林黛玉,忽然轻声开口了:“我瞧着那位李妈妈,倒像是性子温和的。”

    众人都是一愣,连王熙凤都意外地看了黛玉一眼。黛玉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平日里很少管府里的闲事,今日怎么突然开口推荐李氏?

    黛玉却像是没看到众人的目光,依旧垂着眼帘,手里摆弄着一块素色的绢帕,不再说话了。

    沈月娥心里猛地一动——黛玉为何突然推荐李氏?是无意之举,还是知道些什么?李氏与起火的庄子有关联,黛玉偏偏点了她,这究竟是祸是福?

    她想起之前黛玉对她的态度,一直是不冷不热的,可上次在老太太面前,黛玉却帮她说过一句话,说她“怀相好,定能生个健康的孩子”。黛玉向来聪明,府里的事她未必不清楚,或许她推荐李氏,是有什么暗示?

    沈月娥沉吟了片刻,心里有了主意。她抬起头,对常嬷嬷说:“常嬷嬷,我看这四位妈妈都不错,只是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如先把孙妈妈和李妈妈留下,让她们在揽月轩住几日,我再好好瞧瞧?田妈妈和尤妈妈,就先回去吧,劳烦她们跑一趟了。”

    这个决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邢夫人没想到沈月娥会不选田氏,王熙凤也没想到她会不选尤氏,两人脸色都不太好看,却也不好反对——毕竟是沈月娥自己的选择,老太太也同意了。

    常嬷嬷点了点头:“好,就按姨娘说的办。”

    田氏和尤氏见沈月娥没选自己,只能不甘心地走了。孙氏和李氏则被翠儿带到了揽月轩的西厢房住下。

    (五)

    送走田氏和尤氏后,揽月轩终于安静了下来。常嬷嬷看着沈月娥,忍不住问:“姨娘,您怎么选了孙妈妈和李妈妈?孙妈妈性子太老实,容易被人拿捏,李妈妈背景不明,还与起火的庄子有关联,这两人都不太稳妥啊。”

    沈月娥叹了口气:“嬷嬷,我也知道她们不稳妥,可田氏和尤氏是邢夫人和二奶奶的人,选她们,孩子就等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