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集:月娘提养遭严拒 (第1/3页)
(一) 风起于青萍之末
腊月的寒气愈发深重,屋檐下的冰凌日日见长,晶莹剔透,却也锋锐逼人。西门府内的气氛,便如同这天气一般,表面的喜庆暖意之下,潜藏着难以言说的料峭寒意。西门庆自那日书房与潘金莲一番看似无意、实则诛心的言语后,心中那点原本模糊的疑虑,如同被冬日里一丝阴风催发的霉斑,在不见光的心底悄然蔓延、扩大。他虽未立刻听信潘金莲之言去寻那法华庵的和尚求证,但行事为人,却莫名地添了几分往日罕见的烦躁与难以捉摸的猜忌。
回想往日,无论是从衙门点卯归来,还是从外头铺子里核算完账目回府,他脚步最急切奔向的,必是李瓶儿那温暖馨香的内室。总要亲手抱过那裹在明黄襁褓里的孩儿,捏捏那日渐圆润、酷似自己的小脸,听着那或清脆或委屈的咿呀啼哭,心中那点在外搏杀的疲惫与算计,便瞬间被一种纯然的喜悦和满足冲刷得干干净净,只觉这万贯家财、煊赫权势,终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寄托。可如今,他仍是会走到那熟悉的院门外,却常常在月洞门前驻足,听着里面传来的孩儿哭声,那声音依旧稚嫩,落在他耳中,却仿佛掺杂了别样的意味。“子星侵主”、“夜啼惊运”——潘金莲那低柔却如毒刺般的话语,便在这时幽灵般自动浮现,在他心头缠绕不去。他眉头不自觉地紧锁,最终只是化作一声意味不明的叹息,仿佛那院门内有千斤重担,竟让他望而却步,终是悻悻然转身,脚步沉重地往那空旷的书房,或是别的妾室房中去了。
这细微却持续的变化,如何能逃过一直冷眼旁观、心思细密的吴月娘?她虽高居正房,平日里吃斋念佛,看似超然物外,不问琐事,实则对这府邸内外的风吹草动,尤其是关乎子嗣传承和夫君心意偏向的事情,无不暗中留心,细细咀嚼。西门庆对李瓶儿母子那显而易见的骤然冷淡,以及府中下人间愈传愈烈、指向愈发清晰恶毒的“哥儿克父”流言,她都一一瞧在眼里,冷冰冰地记在心上,如同寒冬里在窗纸上凝结的霜花,清晰而寒冷。
这日午后,天色阴沉,似有雪意。吴大舅又裹着一身寒气前来探望,兄妹二人在烧着暖炉、熏着檀香的内室叙话,房门紧闭,隔绝了外间的喧嚣。吴月娘将手中捧着的官窑青瓷茶盏轻轻放在炕几上,盏底与紫檀木面相触,发出清脆的一声微响。她语气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看透世情的淡然,却又隐隐压抑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残酷的期待:“哥哥,你前次来,教我稳住阵脚,抓住中馈,静观其变。如今,依我瞧着,这‘变’……怕是真真要来了。”
吴大舅那双精于算计的小眼睛立刻一亮,身子不由得向前倾了倾,压低声音道:“哦?妹子的意思是……官人对那房里头,已然生了嫌隙芥蒂?”
“嫌隙倒未必立时便说得上,”吴月娘缓缓摇头,目光落在袅袅升起的檀香烟缕上,声音平缓无波,“但这冷淡,却是实实在在,做不得假的。官人是何等样人?哥哥你最是清楚不过。他平生最看重的,无非便是自身的官运亨通、财路广进,以及这身家性命。如今外头诸事似乎颇多掣肘,不甚顺遂,家里头又恰在此时传出这等指向明确的腌臜话语,他心中岂能不如鲠在喉?那孩儿哭闹,本是人之常情,放在寻常百姓家亦是寻常,可如今落在他耳中,只怕……只怕也成了妨害他运势、搅扰他安宁的噪音了。”
吴大舅闻言,抬手捋了捋颌下那几根稀疏发黄的胡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沉吟片刻,方压低嗓音道:“若果真如此,此乃天赐良机,妹子切不可错过!你身为明媒正娶的正头娘子,一族之主母,此时正该显出你的贤德风范与持家远见!那孩子,虽为庶出,却毕竟是官人眼下唯一的嫡脉男丁,身份自是贵重非常。如今他生母身边既有这等不祥流言缠绕,于孩儿自身前程不利,于家宅长久安宁更是大患!你这做嫡母的,此时出面,以正视听,将他抱过来亲自抚养,乃是名正言顺,任谁也挑不出半分错处!”他越说越是激动,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炕几上,“这一来嘛,可将那劳什子‘子星侵主’的无稽之谈彻底断绝,让官人去了心头大患,自然安心;二来,孩子养在你堂堂正室膝下,便是名正言顺、无可争议的嫡长子,将来承继这偌大家业,任是哪个妾室也休想再借子生事,你这正室的地位,更是稳如泰山,无人可以撼动;这三来嘛……”他冷笑一声,那笑声在温暖的室内显得格外阴寒,“也叫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李瓶儿知道知道,谁才是这后宅之中真正当家做主、执掌生杀予夺之人!没了这孩子傍身,她一个无根无基的妾室,还能翻得起什么浪花?”
这一番引经据典、剖陈利害的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吴月娘的心坎上。她之前虽也朦朦胧胧动过此念,但总觉时机未至,或是心底尚存一丝同为女人的不忍。然而此刻,亲眼见到西门庆态度已然转变,兄长又如此条分缕析,将那巨大的利益和稳固的地位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那一点点微末的不忍,立刻便被长久以来压抑的委屈、对权势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所彻底淹没、取代。她眼中闪过一丝混合着决绝与狠厉的光芒,原本捻着佛珠的手指微微收紧,沉声道:“哥哥所言,句句在理。这孩子……确实不能再留在他生母身边了。”
(二) 贤妻良母的“苦心”与铺垫
吴月娘行事,向来最讲究名正言顺,最忌授人以柄,落人口实。她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因此并未立刻心急火燎地向西门庆提出那至关紧要的请求,而是耐着性子,如同技艺精湛的绣娘,一针一线,细细密密地做起铺垫来,务求将这“贤德”之名,做得圆满,做得无可挑剔。
她先是亲自去了小厨房,吩咐管事媳妇,每日里除了府中定例份例,务必再额外精心炖制上好的补血益气汤品、催奶下乳的秘制膳食,或是选用老参,或是挑拣阿胶,务必用料十足,火候到位。然后,她或是亲自带着丫鬟,或是遣身边最得力可靠的大丫鬟小玉,将这些汤水膳食送往李瓶儿房中。每每亲至,她总是坐在李瓶儿榻前,言辞恳切,语气温和,拉着李瓶儿微凉的手,细细叮嘱:“六娘,你身子本就娇弱,如今又为西门家立下这般大功,诞下麟儿,更是耗损元气。哥儿如今全仗着你,你务必听姐姐的话,好生调养,万不可掉以轻心,落下什么病根才是。” 其情其景,便是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也要道一声“仁厚”。
不仅如此,她又亲自开了上房库房,取出往年积攒的、连自己都舍不得轻易使用的上等江南软缎、松江的三梭细布、新弹的雪白棉絮,亲自盯着针线上手艺最好的几个媳妇丫鬟,给哥儿裁制贴身穿戴的小衣、保暖御寒的襁褓斗篷,连那上面绣的“长命百岁”、“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案,她都要亲自过目,挑剔针脚,务求尽善尽美。
这番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举动,落在偶尔问起的西门庆眼中,自是觉得吴月娘这个正妻,果然是贤惠大度,心胸宽广,颇有世家主母的雍容风范与慈悲心肠,心中对她那分因常年平淡而稍显疏离的敬重,不由又添了几分。连府中那些惯会跟红顶白、见风使舵的下人们,私下里也都交口称赞,说:“到底是咱们大娘子,菩萨心肠,行事就是大气!对庶出的哥儿也这般尽心尽力,真是咱们府上的福气。”
然而,这番做派落在有心人如潘金莲眼中,却只换来一声极轻极冷的嗤笑。她歪在自己院中的暖炕上,听着春梅学舌,手里漫不经心地剥着一枚金桔,冷笑道:“你瞧咱们这位大娘子,平日里看着不声不响,像个泥塑木雕的菩萨,关键时刻,倒是把‘贤德’二字做得十足十!真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她能安什么好心?不过是瞧着官人如今对那边冷了心肠,想趁机把那金疙瘩似的孩儿,名正言顺地攥到自己手心里罢了!” 她虽也嫉恨李瓶儿得了孩子,但更不愿、也更忌惮看到那孩子落到根基深厚、名分正统的吴月娘手中。若真如此,那便是另一个更加难以撼动、更加令人绝望的威胁。她心中念头急转,如同沸水,思忖着该如何在这看似即将平静下来的潭水里,再狠狠搅动一番。
时机,终于被耐心极佳的吴月娘等到了。这日晚间,西门庆在外与一班官面上朋友应酬,席间又为了一桩盐引买卖的关节未能顺利打通,心中郁结,多喝了几杯闷酒,回来时已是带着七八分醉意,脸色阴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