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作之合 (第2/3页)
内外更是一片哗然。 一夜之间,很多人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
。陈瀚宇早晨醒来,莫名其妙就成了万人敬仰的帝师。新帝登基,自然要分封辅助有功之臣,以此来安抚天下。陈瀚宇作为帝师,在新帝成长过程中是功不可没的,所以被封了个少府少监,这可是四品官。新帝对他的恩宠并未就此停止,之后每两年便给他升一次官,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已然官至丞相,可见龙恩浩荡。
王家一直以来都在朝堂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看到陈家在朝廷中的势力日益壮大,感觉自己家族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而且当今皇后又不那么的“听话”,不按照王家的意愿行事。于是,王家经过商议,决定从王氏嫡系未婚女子中,精心挑选了一位十分“乖巧懂事”的女子送进了皇宫,这位女子就是后来的玉淑妃。
段禾煜,也就是如今的弘文帝,他深知王家的心思。他怎么可能让王家借助后宫继续扩大势力呢?所以,在纳王家女入宫的同时,他也在几大家族中挑选了几名才貌俱佳的贵女进宫。他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平衡后宫的势力,避免王家一家独大。可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他刻意避免在危险期临幸玉淑妃的情况下,后者还是怀上了皇嗣,而且生的还是皇子。而其他妃子所出的孩子,要不就是早产,要不就是早夭,最终能活下来的只有两位小公主。
弘文帝年值三十有二,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他并不想太早册立太子。在他看来,太子之位过早确定可能会引发诸多不必要的纷争。然而,形势逼人,朝堂上各方势力的逼迫,让他不得不选择在二皇子年纪尚幼之时,就定下下一任储君。
弘文帝让陈丞相起草册封文书,册立大皇子段寒楚为大理国皇太子。段寒楚是嫡出,又是长子,从传统的继承制度来看,被立为皇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朝廷上下对此并无异议。 不过,即便是册立了太子,也没能对王家造成多大的影响,反而因为段寒楚也是王老太爷的亲外孙,给了他们更多的尊荣。
然而,弘文帝在册立太子之后,开始重用一些二流家族。这些二流家族虽然一直以来受到王家、何家、林家、张家等一流家族的压制,但他们本身也有着一定的家族底蕴,同时充满了野心。如今有了出头之日,他们岂会错失良机。 皇帝重用陈家,让清流一派制衡王家,如今又启用二流家族,这无疑是将削弱王家势力的意图摆上了明面。王家兴盛许久,其中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与何家、林家、张家等一流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姻亲关系。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向皇帝发难,朝廷中的许多政策都将无法推行。
前朝如此风起云涌,后宫也同样暗流涌动。在这个微妙的时刻,王皇后忽然就病倒了。太医院的太医们纷纷前来诊治,他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却都束手无策。王皇后的病情日益加重,后来没多久就病逝了。王皇后虽然是王家人,但她与弘文帝幼年相识,两人青梅竹马,感情十分深厚。她的离世,对弘文帝的打击很大。那年,太子段寒楚年仅七岁。
太子年纪尚小,就失去了母亲的保护,在这如同战场一般充满硝烟的深宫内苑里,生活变得异常艰难。皇太后心疼太子,担心他受人所害,于是将他接到慈宁宫亲自抚养。 有了皇太后的保护,后宫那些想要对太子不利的黑手就没那么容易得逞了。但朝廷上却出现了新的情况,要求另立皇后的折子像雪片一样,越堆越高。弘文帝看到这些折子,心中满是怒火。他认为王皇后“贤德宽厚,仁慈智鉴”,后宫的妃嫔无人能及,于是驳回了所有要求另立皇后的奏折。他心里明白,只要不另立皇后,皇太子就是唯一的嫡出,其他皇子想要染指那个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