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进宫  绝色护卫祸水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七章 进宫 (第2/3页)

满是忧虑之色,也明白他为何而恼,于是问道:“皇上是否为太庙一事烦恼?”

    赵祯轻轻点点头,眼中满是无奈与痛苦,说道:“大娘娘于朕有养育之恩,而母妃乃朕之生母,生前不得正名,朕欲尊她为太后,共奉大娘娘,母妃于太庙,无奈朝中大臣极力反对,朕…”赵祯说着,轻轻摇摇头,眸中含泪。鎏金博山炉里升起的青烟在他眉间缠绕,恍惚间,他仿佛又看到了垂帘听政时的刘太后,那凤钗垂下的珍珠正随着训诫的话语轻轻摇晃,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赵祉沉默片刻,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玦,那还是去年万寿节时天子亲赐的和田美玉,质地温润细腻。然后说道:“臣以为皇上之孝举并无不妥,反而更能彰显皇上之仁孝。至于朝中大臣之议,皇上不妨折中取之。”

    赵祯听罢,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急忙问道:“如何折中?”案上烛花爆了个响,那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御书房内格外明显,惊醒了蜷在龙椅扶手上的御猫,那猫不满地“喵”了一声,伸了个懒腰,跳下龙椅,慢悠悠地走开了。

    赵祉回道:“以臣之见,皇上可奉穆太后于太庙,而另建一座庙宇,供奉二位娘娘于庙中。”话音未落,窗外忽然掠过一阵疾风,那风来得迅猛而突然,卷得檐下铁马叮咚作响。

    “好!皇兄之见甚合朕意!”赵祯高兴地说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急忙执起朱笔在宣纸上疾书,笔走龙蛇间,“奉慈”二字力透纸背。恰巧一缕晨光穿云而来,那温暖而明亮的光线洒在墨迹上,为那字迹镀上了一层金边,显得格外耀眼。

    御书房内龙涎香的烟气袅袅盘旋,仿佛在诉说着宫中的故事。赵祯将手中奏折轻轻搁在紫檀案几上,抬眼望向窗外渐盛的日头,那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让他的神情变得更加柔和。鎏金蟠龙纹香炉映着透窗而入的晨光,在青砖地面投下细碎光斑,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侍立在侧的宫娥悄无声息地更了第三回茶,动作轻盈而熟练。

    赵祉抚平蟒袍前襟的褶皱,白玉腰带上悬着的双鱼佩随着动作轻晃,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恭敬地说道:“皇上,若无其他事,臣且先回府。”话音未落,檐角铜铃忽被东风吹得叮当作响,那清脆的铃声在空气中回荡,惊起殿外梧桐枝头两只画眉,它们扑腾着翅膀,飞向远方。

    赵祯指尖摩挲着案上和田玉镇纸,目光扫过兄长腰间那枚熟悉的双鱼佩——正是三年前南巡时自己亲赐之物。他沉吟片刻,终是开口道:“朕最近听到些有关皇兄的传闻。”语毕端起雨过天青釉茶盏,氤氲水汽模糊了他的眉眼,让人看不清他此刻的神情。

    赵祉闻言瞳孔微缩,心中暗自一惊,瞥见御案边角搁着份暗纹密报,心下恍然。他撩袍单膝点地,玄色官靴踏在团蝠纹地毯上竟陷下半寸,显示出他此刻内心的紧张与凝重。他说道:“不知皇上指的是否是臣与上官若一事?”话音方落,忽闻窗外传来禁军换岗时铠甲相击的铿锵声,那声音整齐而有力。

    殿内静得能听见更漏滴答,那声音仿佛是时间的脚步,在寂静中缓缓前行。赵祯将茶盏轻叩在嵌螺钿的托盘上,清脆声响惊得侍墨宫女腕间翡翠镯子磕在砚台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