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随心而行 (第1/3页)
暗潮涌动的仙魔之世,诸多隐秘于此了结,天地间灵气翻涌激荡,如狂澜席卷四野,仙魔交锋的余波如涟漪般层层扩散,撞击着空间壁垒,久久不息,震颤着这片古老的空间,连亘古屹立的山峦都为之低鸣。司马南参与的这场凶险历练,历经万般劫难与无数次在刀尖上行走的生死搏杀,终是落下帷幕。凌云阁素来与剑观交情深厚,渊源可追溯至开宗先祖,在此番血战之中,阁中众人与司马南更是并肩抗敌,同仇敌忾,共渡危厄,以血肉之躯构筑起抵御魔潮的长城。刀光剑影间,彼此扶持,守望相助,那份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边缘反复淬炼出的同袍情谊,如百炼精钢,愈发显得厚重深沉,坚不可摧,足以抵御任何风霜。
诸事已了,尘埃落定,如同繁华喧嚣落幕的终曲,唯余一片死寂般的平静余韵在硝烟散尽的空气中悄然弥漫。司马南感念凌云阁众人在这段炼狱般历练时光里的倾力关照与舍命相护,回想初来时众人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如今却个个身心俱疲,伤痕累累,眼神中难掩倦意,更有昔日并肩的同袍,其生命永远停留在了这片焦土战场之上,如她师兄冥天,以己身为祭,化作封印魔源的最后一缕光。分别的不舍与物是人非的惆怅,如缕缕带着寒意的轻烟缠绕心头,挥之不去,浸入骨髓。
忆及往昔并肩御敌、于篝火旁共饮山泉的岁月,那笑声仿佛还在耳畔,如今却要各奔天涯,此生或再难聚首,司马南指尖在袖中微微发颤。他怀着无比郑重的心情,同凌云阁的凌清涯、凌清媄和凌清画等同门逐一作别,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段血色的回忆。先向沉稳如山的凌清涯躬身一礼,目光交汇时,凌清涯眼中闪过一丝深切的了然与悲悯,仿佛洞悉了他所有未言之痛与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接着是温婉的凌清媄,她轻拍他肩头,那温婉笑意中带着不易察觉的泪光,令他恍见无数个在凌云阁檐下共度的晨昏,闻到她亲手调制的药草香;最后是清冷的凌清画,两人静立无言,唯有山风拂动衣袂的簌簌声响在空旷的祭坛上回响,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每一次躬身凝望,都透着难以言喻的庄重,如同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祭奠。
每一次作别,他眸中都流转着复杂而真挚的情感,闪烁着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那暴雨如注、雷霆轰鸣之夜共同死守阁楼的惊险,那春日暖阳下、于灼灼桃花林中悠然赏花的闲适——与对未来茫茫路途的深深迷茫,仿佛一叶孤舟即将驶入浓雾弥漫、暗礁密布的未知之海。言语虽简朴无华,未有华丽辞藻堆砌,亦无慷慨激昂的陈词,但当一句“珍重”艰难出口时,喉间哽咽难言,字字如鲠在喉;一声“后会有期”,字字又如磐石落地,带着掷地有声的承诺。其中所蕴藏的情意深重如山如海,那是历经岁月沉淀、在血火中患难与共淬炼出的深厚情谊,每一字句都坚实如磐,承载着无声的誓言,约定他日若能重逢,必不负此生死之缘。
别过凌云阁的诸人之后,古墨垣宽大的玄色衣袂在微风中临风飘举,仿佛是一片不染尘埃的轻盈云朵在风中自在舞动,那飘逸出尘的姿态透着超然物外的宁静,与这方残破天地格格不入。他带着司马南踏上了归途,步履沉稳而坚定,仿佛每一步都在丈量着过往的足迹,踏碎战场的余烬。两人的身影一前一后,在渐沉的暮色中,就像是两颗轨迹既定的星辰在缓缓移动,彼此间保持着微妙的距离,却又被无形的羁绊所牵引,共同走向归处。他们沿着蜿蜒如蛇、隐没于林间的山道前行,那山道曲折盘旋,仿佛是大自然以神力精心绘制的一条通往尘世之外的神秘轨迹,路旁松涛阵阵如泣如诉,溪流潺潺清冷似玉,为这寂静的旅途增添了几分萧索的生趣。
随着他们的脚步,两道身影渐渐融入了沉沉暮色之中,暮色如同一块巨大的墨色帷幕,将他们慢慢包裹吞噬,天边的最后一抹残霞亦一点点褪去炽热,只留下深邃无边的蓝黑。他们渐行渐远,身影在广袤天地间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最后终于消失在了苍茫暮色与升腾夜雾的交界处,就好像被这无尽的夜色所彻底吞噬,再也寻不见踪迹,只留下空旷死寂的山谷和天穹之上渐次亮起、沉默见证的星斗,无言地诉说着这段交织着血与火、生与死的漫长旅程的终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