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冬日里的暖心互助  大学哪些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章:冬日里的暖心互助 (第2/3页)

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著、外观设计等不同类别。这些也都与职称申报挂钩。大学教师要从助教晋升到教授,那可都是要过五关斩六将,比的是智商还有情商的双优表现。

    要想评上教授,必须至少承担一项国家级项目,这对于许多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评副教授则需要承担至少一项省部级项目,这同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次项目申报时,通常都会有数量上的要求,这意味着学院和学校需要先进行内部的PK筛选,以确保只有最优秀的项目能够被推荐上去。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激烈的竞争,每个老师都要竭尽全力展示自己的实力和优势,争取获得宝贵的申报机会。

    然而,这种内部PK选拔的过程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同行的激烈竞争,还要考验自己的学术水平、人脉关系以及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提高自己的学术成果,同时还要与其他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此外,心理素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可能的失败时,老师们需要保持冷静和坚定,不被压力和挫折所击倒。只有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种分类方式看似合理,实则给老师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达到每年规定的科研工作量要求,教师们不得不拼命努力,既要确保项目的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又要保证项目的数量足够多。

    如此一来,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变得异常沉重,他们整日疲于奔命,忙于各种项目的申请、执行和结题。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不仅让教师们身心俱疲,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学质量和个人生活。

    一个冬日的清晨,寒气像针一样扎在脸上,校园里的法桐树抖落最后几片枯叶。我裹紧羽绒服推开办公楼的玻璃门时,时钟显示七点五十五分。办公桌上的保温杯还留着昨晚的茶渍,手机已经在裤兜里震动起来,材料学院的张老师发来一串项目申报代码,问能不能赶在今天下班前补录进系统。

    “鹿科长,又来这么早?”保安老李正在走廊拖地,蒸汽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凝成水珠,“昨天晚上九点还听见你办公室电话响,是哪个学院又来催项目啊?”

    我笑着摆摆手,指尖在键盘上敲出回复:“系统今天维护,明早八点前一定录完。”屏幕右下角的日期跳成 12月 15日,距离年终项目统计截止还有半个月,办公楼里的脚步声比往常密集了三倍。

    刚把张老师的申报材料归档,土建学院的李教授就抱着一摞纸质版合同站在门口。他头发上还沾着雪粒子,蓝色中山装的袖口磨出了毛边:“小鹿啊,这个项目能不能通融下?合作企业急着要立项证明,我跑了三个部门才盖完章。”

    我接过合同仔细翻看,抬头时注意到他冻得发紫的耳尖:“李老师您坐,我现在就录系统。您这项目经费虽然只有九万元,但手续齐全,没问题的。”他局促地搓着手,说这是我们团队唯一的纵向课题,虽然是与外校合作的子课题,也是几个青年教师熬了半年才谈下来。

    打印机吞吐纸张的沙沙声里,走廊传来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声。机电学院的刘院长带着两个年轻老师闯进来,公文包“咚”地砸在办公桌上:“鹿科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模板是不是又更新了?我们院报了五个重点项目,今晚必须定稿。”

    我点开教育部的通知邮件,突然发现附件里的表格格式做了调整。“确实改了,新增了查重审查栏。”话音刚落,手机在桌面震动起来,是教务处的紧急通知,下午两点要开项目检查协调会,需要立刻统计各学院的在研项目进度。

    “小张,把各学院的项目台账调出来,按学科分类统计。”我朝里间喊道。刚入职三个月的小张探出头,眼镜滑到鼻尖上:“鹿老师,系统里有三个学院的台账显示异常。”

    我深吸一口气,点开后台数据库。密密麻麻的项目编号里,三个红色的异常标记格外刺眼。这意味着要重新核对近千条数据,而距离开会只剩四个小时。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贴在玻璃上化成蜿蜒的水痕,像极了那些永远填不完的报表线条。

    “鹿老师,总务处送来了暖气检修单,说我们办公室的暖气管漏水,得停暖检修。”小张抱着一张单子进来时,我的手指已经在键盘上敲得发麻。暖气顺着门缝往外冒白气,脚边的地面却渐渐洇出一片水渍。

    “先记着,等开完会再说。”我打印出统计报表,发现自动化学院的在研项目数量比去年减少了三分之一。想起上周管理学院的赵老师来交材料时,叹着气说现在文科项目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