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樱花盛开时的科研课题邀约 (第2/3页)
框满的这十分钟,机床是不是得停着?”陈砚东的问题如同一把利剑,直插要害,让老杨有些猝不及防。
老杨刚想开口反驳,却被林晓宇抢了先。只见林晓宇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秒表,动作娴熟地按下开始键,然后盯着秒表说道:“杨主任,您看,这台机床加工一个壳体需要整整 8 分钟,而小李搬料却需要 2 分钟,再加上等待料框满的 10 分钟,这意味着每加工 3 个零件,机床就会因为等待料框而被迫停顿 10 分钟。您想想看,一天下来,这样的停顿会导致少加工多少个零件呢?粗略估计一下,至少也有 20 多个吧!”
与此同时,周彤也没有闲着。她站在一旁,手持平板电脑,笔尖在屏幕上飞快地舞动着,仿佛在绘制一幅精密的地图。不一会儿,一幅草图便呈现在了屏幕上。周彤指着草图对陈砚东说:“陈老师,您再看看这条物流路线。叉车从原料区到 1 号机床,必须要绕开 3 号机床的出料口,这样每次都得多走 50 米。一天下来,叉车要跑 200 趟,那就是 10 公里啊!这光在路上就白白浪费了整整两个小时呢!”
王海涛脸色变了,掏出手机给技术部打电话:“你们怎么没发现这些问题?!” 陈砚东拉了拉他的胳膊,低声说:“不是技术部不专业,是他们没站在操作工的角度看。有时候问题不在设备,在人和流程的匹配上。”
调研完已是傍晚,王海涛非要请他们吃饭。饭桌上,他拿出份初步合作意向书:“陈教授,我们信得过您,就按您说的,分阶段交付,先付 30% 预付款。”
陈砚东接过意向书,翻到知识产权那页,眉头皱了起来:“王总,这里写‘所有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不太合适。我们这次要用的动态调度算法,是我们团队去年在学校申请的专利雏形,只能授权贵厂使用,所有权还得归学校。”
王海涛放下筷子,脸色有点为难:“这…… 我们花钱做的项目,成果不该归我们吗?”
“您听我算笔账啊。”陈砚东边说着边从包里掏出纸笔,然后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这个算法呢,我们可是投入了整整 18 万的研发经费啊!而这次与您的合作呢,我们只收取您区区 50 万而已,这其中还包含了设备改造和软件调试的费用呢!您想想看,如果这个算法的所有权归您了,那我们后续可就没办法再用这个算法去帮助其他企业了呀,这不就相当于我们亏掉了前期的研发成本嘛!”
陈砚东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是想给王海涛一些时间来消化他刚刚所说的话。接着,他又继续说道:“不过呢,我们可以做个约定,如果后续贵厂想要对这个算法进行升级的话,我们可是有优先合作权的哦!而且呢,到时候给您的费用还可以打个八折呢,这样对双方来说都比较公平吧?”
王海涛听完陈砚东的这番话后,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对陈砚东说:“嗯……我觉得您说的有一定道理。这样吧,我先给我们公司法务打个电话,商量一下具体的细节。”说完,王海涛便拿出手机,拨通了公司法务的电话。
在与公司法务沟通了一番之后,王海涛终于点了点头,对陈砚东说:“行,那就按您说的改吧。不过呢,付款方式能不能稍微改一下呢?我觉得预付款 30%,验收后再付 70%这种方式有点太麻烦了,能不能改成预付款 50%,验收后付 50%呢?”
“不行。”陈砚东坚定地摇了摇头,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中期报告通过后付40%,这是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我们在中期阶段需要完成设备布局调整和算法初稿,这部分工作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占总工作量的60%。如果中期不付款,我们团队的经费周转将会出现严重问题,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您要是担心我们无法达到您的要求,我们完全可以在合同里明确写明中期验收指标,比如‘调整3条物流路线,算法模拟效率提升15%’。如果我们达不到这些指标,您可以扣除部分中期款。这样一来,您的顾虑也能得到解决,同时也能保证我们团队的正常运转。”
王海涛听了陈砚东的解释,思考片刻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吃完饭后,陈砚东让周彤将意向书发送给学校科发院开发处的梅老师,请她帮忙审核把关。没过多久,李梅便迅速回复了消息:“合同里需要加上一条‘基于乙方原有技术的知识产权归属乙方’,另外,发票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6%,这一点需要提前让企业确认。”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陈砚东的书桌上,他早早地起了床,仔细检查了一遍修改后的合同,确保没有任何疏漏。然后,他带着这份合同,心情有些忐忑地前往恒通重工。
到达恒通重工后,陈砚东被引领到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王海涛已经在那里等待着他,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两人寒暄了几句后,便开始正式签约。
陈砚东郑重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