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沙河玻璃研究院纪事 (第2/3页)
憬,以及对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发展的信心。
仪式结束后,我们去看研究院的选址。在开发区核心区,13 亩地用蓝色围挡围了起来,里面的土地刚翻过,散发着湿润的泥土清香。程院长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搓了搓,抬头对张副市长说:“这地好,肥沃,能长庄稼,也能长技术。”
当天晚上,沙河的同志们留我们吃饭。席间,王总端着酒杯走到程院长面前,声音有些哽咽:“程院长,我代表沙河所有玻璃厂敬您一杯。以后咱们有了研究院,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程院长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王总,咱们不是靠谁,是一起干。我保证,五年内要把研究院建成国内一流的科研平台,十年内要让它有国际影响力。咱们一起把沙河的玻璃窑火,烧得比以前更旺!”
三、转身:放下权位的坚守
2011 年的春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就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学校干部调整的消息像一阵春风一样传遍了科发院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纷纷猜测着这次调整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科发院院长的职位。
程院长在科研处已经担任了八年的处长,这八年来,他带领着科发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他的领导下,科发院的成果转化金额竟然翻了五倍多!这一数字令人瞠目结舌,充分展示了程院长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水平。
不仅如此,程院长还牵头建立了沙河研究院,这一举措不仅为学校的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师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程院长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在科发院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然而,就在大家都认为程院长会理所当然地连任下一届院长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却如晴天霹雳般传来,程院长主动找到了校领导,表示自己想要让年轻同志接任院长一职,而他则希望能够前往沙河研究院全职工作。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不解,毕竟程院长在科发院的工作一直都非常出色,而且他的经验和能力也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他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呢?是因为对科发院的工作感到厌倦了吗?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我听到消息时,正在办公室整理沙河研究院的进度报告,手里的笔 “啪嗒” 一声掉在桌上。我赶紧跑到程院长办公室,推开门就问:“院长,您这是为啥啊?科发院这么多事,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程院长正收拾东西,桌上放着沙河研究院的规划图,上面画满了红色的批注。他抬头笑了笑,眼神很温和:“鹿鸣啊,我今年五十七岁多了,比起坐在办公室里搞管理,更想做点实在的。年轻领导有冲劲,能把科发院带得更好;我去沙河担任院长,能盯着研究院建起来,帮企业解决点真问题,心里踏实。”
他顿了顿,拿起规划图递给我:“你看,研究院的办公大楼下个月就要封顶了,检测平台的设备也快到了,正是缺人的时候。我去了,能帮着对接专家,盯着施工,也能早点帮企业解决难题。”
后来,程院长卸任科发院院长,成了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的院长,还被沙河市政府聘为科技产业顾问。他把家搬到了沙河,只有在节假日偶尔回学校看看。
有次他回学校办事,我请他去食堂吃饺子。他跟我聊起在沙河的日子,说刚开始特别难:缺人手,他就自己跑学校,动员专家去沙河驻点;缺设备,他就带着研究院的人跑部委,申请科研经费;企业的需求急,他带着专家在玻璃厂的窑炉边蹲了三天三夜,盯着调参数,最后累得在车间的椅子上睡着了。
“有次鑫源玻璃的窑炉出了问题,成品率从九成掉到三成,王总都快哭了。” 程院长咬了口饺子,笑着说,“我们带着团队测了三天窑温,最后发现是辊道速度不均匀。调整之后,成品率第二天就上去了,王总非要给我们发奖金,我没要,咱们搞研究院,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帮他们把产业做起来。”
我看着程院长黝黑的脸,心里满是敬佩。以前在学校,他总是穿得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现在他常穿休闲装,皮肤晒得黝黑,手上还沾着淡淡的机油味,可眼里的光却更亮了。
四、见证:菜地里的研究院
2014 年 7 月的调研,是我们几个老部下盼了好久的事。车刚到研究院门口,就看到程院长在门口等。他穿着浅蓝色衬衫,袖子挽到胳膊肘,裤腿上还沾着点泥土,看到我们,笑着迎上来:“来得正好,食堂刚炖好冬瓜汤,用的是院子里种的冬瓜,你们尝尝。”
研究院比我想象中更热闹。两栋大楼并排而立,米白色的办公楼上挂着 “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 的金属牌匾,阳光下闪着光;旁边浅灰色的专家楼里,不时有穿着白大褂的人进出。
程院长先带我们去了一楼的成果展示大厅。墙上挂着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图,从 2009 年签约到 2012 年检测平台建成,再到 2013 年承接第一个国家课题,每一个节点都贴着照片。玻璃展柜里摆满了样品:超白光伏玻璃像水晶一样透亮,防火玻璃能看到里面的特殊夹层,还有用来做手机屏幕的超薄玻璃,薄得能弯曲。
“这是咱们去年帮光明玻璃研发的超白光伏玻璃,透光率达到 92%,以前国内只能靠进口。” 程院长拿起一块玻璃递给小王,“现在光明玻璃给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供货,订单排到后年了。”
小王拿着玻璃,眼睛瞪得溜圆:“程院长,这也太厉害了吧!我以前只在实验室见过这么好的玻璃。”
二楼的实验室里,几个年轻人正在操作检测设备。看到程院长,他们都笑着打招呼:“程院长,您回来啦!” 程院长跟我们介绍:“这几个都是学校过来的研究生,还有三个是沙河本地招的技术员。咱们团队现在有 30 多个人,都是能扛事的。”
从办公楼出来,院子里的景象让我们都愣住了,没有精心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