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黄海之畔的五年深耕与归途  大学哪些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8章:黄海之畔的五年深耕与归途 (第1/3页)

    2018年10月的江南,秋风萧瑟,梧桐叶像一只只疲倦的蝴蝶,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林荫道上。我独自一人站在校园的小径上,手中紧握着那张前往阳光市研究院的任命书,仿佛它是我人生的船票,带领我驶向一个未知的彼岸。

    我凝视着任命书上的每一个字,尤其是落款处那鲜红的公章,它在阳光下闪耀着庄重而严肃的光芒。我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公章,感受着它的凹凸不平,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一方面,我对即将到来的科研工作充满了热望。我一直梦想着能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让它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图纸和理论上。而阳光市研究院,无疑是实现这个梦想的理想之地。我可以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专家们共同探索、研究,将那些曾经只存在于脑海中的想法变成现实。

    然而,与此同时,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一丝惶惑。毕竟,离开熟悉的校园环境,踏入一个全新的领域,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困难,谁能不感到些许不安呢?我不禁想起同事小李的话:“您真要放弃校内的安稳吗?”

    小李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带着一丝不舍。我抬起头,望着远处实验室的灯光,那温暖的黄色光芒透过窗户洒在校园的小径上,仿佛在召唤着我。我微笑着,对小李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想做点实事,让专利走出图纸。”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小李的回答,更是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我知道,追求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但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才能真正接近那个遥远的目标。

    抵达阳光市的那天,黄海的海风裹着咸湿气息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研究院坐落在市中心的科创园区,虽规模不大,但小季和小王早已收拾妥当:办公设备调试完毕,人才公寓的门禁卡插在玄关架上,食堂饭卡甚至提前充了值。“秦院长,经费申请报告改了三版,就等您签字递上去。” 小季递来文件夹时,我注意到她眼底的红血丝,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第一周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几乎都被各种拜访占据了。我和团队成员们怀揣着学校的方案以及任命批文,马不停蹄地穿梭于高新区管委会和科技局之间。

    每到一处,我们都要详细地汇报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当谈到经费缺口这个关键问题时,我特别叮嘱小季将经费明细单铺开,然后一项一项地向对方解释说明,从装修耗材到设备采购,无一遗漏。

    科技局的张局长认真地听完我们的汇报后,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若有所思地摩挲着手中的报告。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高校的成果转化必须要接地气,不能光有理论,还要注重实际应用。”接着,他告诉我们下周会专门召开一个会议来研究这个问题,并要求我们在此之前先把管理制度搭建起来。

    完成所有的拜访后,我如释重负地走出办公楼。此时,阳光正好穿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我的肩头,带来一丝温暖。然而,就在这一瞬间,我突然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变得无比沉重,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身上一般。

    深夜的研究院总能听见键盘敲击声。制定管理制度时,我特意加入 “校企对接专员制”,要求每个科研方向都绑定本地企业;画工作进度表时,用红笔圈出春节前的三个关键节点,经费落实、校友座谈会、企业走访清单。小王打趣说我把日历当成了作战图,我却想起导师的话:“成果转化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独奏,得跟着市场的节拍走。”

    北纬 35°42' 的阳光港,总是让我心生震撼。这座位于中国北方的港口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大地上。

    当我站在 15 万吨级矿石码头,凝视着那巨大的桥式抓斗机精准地将铁矿石投入船舱时,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发改委的王主任告诉我,这里每年进口的铁矿石占全国总量的 18%,这个数字让人惊叹不已。

    而在不远处的防护林里,抽芽的柽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我忽然明白,这座城市为了实现转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就如同壮士断腕一般,毅然决然地告别了过去的发展模式。

    阳光钢铁的智慧管控中心更是让我振奋不已。这里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地方,巨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生产数据和监控画面。据介绍,阳光钢铁投资 200 亿打造的氢冶金项目,能够减少 30%的碳排放,这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在中水回用池里,锦鲤自在地游弋着,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变化。“生态工业”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阳光港,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正以它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深耕细作的精神。在市井烟火中,商机与坚守并存,传统与创新交织,共同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辉煌篇章。

    然而,初来乍到的那些日子里,孤独就如同一个如影随形的鬼魅一般,始终纠缠着我,让我难以摆脱。尤其是在那个特殊的日子,第一个中秋佳节,当其他人都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氛围中时,我却只能形单影只地待在人才公寓里,用一碗简单的泡面来打发这漫长而又难熬的时光。

    在挂断了与家人的电话后,我的心情愈发沉重,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心头一般。我缓缓地站起身来,脚步有些踉跄地朝着海边走去。夜晚的海风带着丝丝凉意,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庞,却无法吹散我心中的阴霾。我静静地站在沙滩上,目光凝视着远处那座孤独的灯塔。灯塔的灯光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宛如一颗孤独的星星,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似乎是在为那些迷失方向的船只指引着回家的路。

    从那一刻起,我下定决心要全心全意地融入这个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环境。每到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地奔向万马海滨公园,那里有一群可爱的老人们,他们正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姿态练习着太极拳。老人们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每一个招式都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和韵味。我被他们的专注和精湛技艺深深吸引,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跟着他们一起一招一式地学习起太极拳来。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被唤醒,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与自然对话。老人们不仅耐心地指导我,还会讲述一些关于秦始皇东巡的传说。这些故事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当年的壮丽景象。

    除了太极拳,我还喜欢去东兴小镇漫步。那里的农民画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走进一家画店,店主热情地迎上来,向我介绍着每一幅画作背后的故事和技巧。他感慨地说:“老手艺得配新科技啊!”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我心中的某个角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