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聊聊研究生毕业前的那些事 (第2/3页)
生,熟悉工作流程。”
刘宇突然问:“实习期间要注意什么?我之前在院办帮忙,就是打杂整理文件。”
“要主动创造价值。” 陈曦分享经验,“我当年在学生处实习,不仅做日常考勤,还主动梳理了毕业生就业数据,做了份《院系就业趋势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后来成了我面试的加分项。实习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证明你能为岗位带来增量价值。”
“证书和奖项是锦上添花,但要挑对方向。” 李教授继续说道,“刘宇可以评个‘优秀学生干部’‘校级先进个人’,这些在辅导员招聘里比专业奖学金管用;周航得有计算机软考证书、编程竞赛奖项;晓冉可以考个教师资格证、参加公文写作大赛。千万别盲目考证,浪费时间还没用。”
林晓冉小声问:“人脉积累也很重要吗?我性格比较内向。”
“当然,但人脉不是请客吃饭。” 李教授笑着说,“可以多参加行业论坛、学术研讨会,跟导师请教职业规划,他的推荐可能比十份简历都管用。我们学校去年有个硕士,就是导师推荐去了中科院的行政岗,免去了笔试环节。” 他看向三人,“这些准备工作都得在研二下学期完成,因为接下来的三个黄金期,容不得半点马虎。”
三、时间节点:踩准就业路上的 “节拍器”
李教授起身在白板上画了条时间轴,用红笔标出三个关键节点:“研二暑假、研三秋招、研三春招,这三个黄金期,错过一个都可能影响求职结果。”
“研二升研三的暑假是‘预热期’,也是抢占先机的关键。” 他指着第一个节点,“央国企的夏季提前批一般在 6-8 月启动,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央企,提前批录取人数能占校招总量的 30%。考公的同学要开始准备国考,11 月底就考试,现在就得买教材、刷真题。”
陈曦补充道:“去年我们院有个同学,暑假参加了国家电网的提前批面试,八月就拿到了 offer,整个秋招都很从容,还能安心写论文。而另一个同学等到九月才开始准备,结果论文和求职撞在一起,焦头烂额还没拿到好 offer。”
“到了研三上学期的秋招,就是‘主战场’了,金九银十可不是空话。” 李教授的语气加重,“九月开始,企业宣讲会密集举办,腾讯、阿里这些大厂九月初就开网申,十月笔试面试,十一月发 offer。央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招聘也集中在这时候,比如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辅导员岗位,大多在 9-10 月发布招聘启事。”
他看向刘宇:“你想留校,就得重点关注 9 月份学校发布的招聘公告,我们学校 9 月 24 号出的启事,报名截止到 10 月 11 号,时间很紧张。而且笔试考思政知识、面试考应急处理、还有实岗测评,每个环节都得精心准备。”
“秋招有个重要策略:先拿保底 offer。” 陈曦提醒道,“不要非等‘梦中情岗’,可以先签一个符合预期的企业,给自己留条后路。去年有个同学一心想进华为,拒绝了所有国企 offer,结果华为终面被刷,春招又没好机会,最后只能去了小公司。”
“如果秋招没拿到满意的 offer,研三下学期的春招就是‘最后机会’。” 李教授指着最后一个节点,“春招一般在 3-4 月,主要是企业补招和部分新增岗位,数量比秋招少,但也有好机会。比如有些央国企总部会补招管理培训生,部分省份的人才引进计划也会在春招追加名额。”
周航皱起眉头:“春招会不会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岗位?”
“不全是。” 李教授解释道,“有些企业因为业务扩张突然新增岗位,还有些同学拿到 offer 后违约,就会空出名额。但春招节奏很快,往往是发布岗位后一周内就截止报名,所以必须每天刷招聘平台,保持信息敏感度。” 他顿了顿,“其实很多人求职失败,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渠道没找对。用对了渠道,能少走一半弯路。”
四、渠道选择:找对 “门路” 事半功倍
“求职渠道不就是智联、前程无忧这些招聘网站吗?” 林晓冉问道。
“那些只是基础渠道,研究生得用好自己的学历优势,找专属通道。” 李教授拿出一份清单,“我把渠道分了两类,官方权威平台和垂直精准渠道,两者结合效果最好。”
他先指向第一类:“官方平台最靠谱,信息真实还没有中介费。国资委的‘国资小新’公众号,每天都会推送央企招聘信息,像中国建筑、中国移动这些大央企的校招信息都是第一时间发布;教育部的‘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不仅有校招信息,还有实习、创业扶持政策,甚至能在线预约职业测评。”
“还有‘国聘网’也得重点关注,是国投旗下的,覆盖了很多央国企的总部岗位和海外岗。” 陈曦补充道,“我去年帮学生找工作,在上面发现了中车时代新材的技术岗招聘,硕士月薪两万五以上,比很多大厂的基础岗位待遇还好。”
李教授接着说:“人社局背景的‘公共招聘网’适合想考体制内的同学,里面有事业单位、公务员的招考信息,还有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国务院客户端’的就业专栏更方便,登记信息后 48 小时内会匹配优质岗位,晓冉可以试试,说不定能匹配到合适的文字岗。”
“垂直渠道则能精准打击目标岗位。” 他话锋一转,“想留校或进高校的,‘高校人才网’是必看的,上面有全国高校的辅导员、行政岗招聘信息,更新特别及时。刘宇可以设置关键词提醒,一有本校招聘就会收到通知。”
“校内资源更是宝藏。” 陈曦深有体会,“学校的双选会、企业宣讲会,很多企业都是定向招人,比如我们学校每年 10 月的央企专场招聘会,来的都是总部或一级单位,录用率比网申高很多。还有导师推荐,我当年就是导师推荐给学生处的,省去了很多环节。”
周航眼前一亮:“那企业官网和公众号呢?我关注了华为的招聘公众号,经常推送算法岗的需求。”
“非常好。” 李教授赞许地点头,“大厂和央国企的官网招聘板块最权威,信息更新比第三方平台快,还能直接看到岗位要求和招聘流程。线下招聘会和行业展会则适合想跟 HR 面对面交流的同学,能直观了解企业文化,还能现场投递简历,增加印象分。”
刘宇突然问:“这些渠道这么多,怎么兼顾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