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办公室里的真心对话  大学哪些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3章:办公室里的真心对话 (第2/3页)

一样就闹不愉快。”

    他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跟同事讨论学术问题,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但争完之后,该一起吃饭还是一起吃饭,该一起做研究还是一起做研究,从来不会因为学术观点不同就记仇。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少了点这样的气度,有时候一句话说不对,就会闹得很僵。

    “Uncle,您说的这些,都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啊,” 鹿晓晓感慨道,“我们办公室人际关系挺复杂的,有时候说话都得小心翼翼。上次有个同事对我的教学方法提了不同意见,我当时就急了,跟他吵了一架,后来俩人好几天没说话。现在想想,真没必要。”

    鹿鸣点点头:“年轻人性子急,正常。但在单位里,高情商说话很重要。同事对你的工作提不同想法,别急着辩解,笑着说‘你这么说我得再琢磨琢磨,后面咱们再慢慢聊’,既不较真,也能让人家觉得受尊重,多好。”

    “还有领导派任务,” 他继续说道,“如果手头事多,别直接拒绝,也别硬扛着。诚恳地说‘我知道这个任务得做好,现在手里还有些事在弄,您看这两件事先做哪件,我好安排时间’,这样既不推活,也把自己的情况说清楚了,领导一般都会理解的。”

    鹿晓晓赶紧拿出手机,在备忘录里记下来:“这话好,下次领导再给我派额外任务,我就这么说。还有,有时候听见同事聊别人的是非,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搭话吧,觉得尴尬,搭话吧,又怕说错话传到别人耳朵里。”

    “这简单,” 鹿鸣笑了笑,“不跟着搭话,顺着转个话题就行。比如问一句‘对了,之前你提的那个事,最近有没有新进展啊’,既不搅和进去,也不让场面冷下来,多简单。”

    鹿晓晓拍了下手:“太实用了!Uncle,您这都是经验啊。对了,我最近备课都快愁死了,您当年备课,都是怎么备的啊?”

    提到备课,鹿鸣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备课啊,是个细活,也是个慢活。我刚开始备课的时候,没什么技巧,就是抱着教材一遍一遍地看,把重点难点都标出来,然后写教案,写了改,改了写,有时候一个教案要改好几遍。”

    “现在不一样了,有 AI,有各种教学平台,方便多了,但也容易让人变懒,” 他话锋一转,“不过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可以先找人大、高教、北大、清华这几家出版社的教材目录,复制下来喂给 AI,让它按照你的课程需求生成教学大纲。然后根据大纲,把教材内容复制粘贴成 Word 章节,最后用 WPS 的 AI 一键转成 PPT,自己再加点图表,基本的课件就出来了。”

    鹿晓晓眼睛瞪得圆圆的:“还有这操作?我怎么没想到!我之前都是自己一点点写大纲,写半天也写不好。”

    “这只是基础,” 鹿鸣说道,“想省点劲,还能去学科网下个现成的 PPT,再到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把课件顺一遍,这样应付普通班的讲课肯定没问题。然后再写导学案和作业,把重点内容融进讲课过程里,基础框架就搭好了。”

    “那想把课上好点,提升一下呢?” 鹿晓晓追问道。她不满足于只应付课堂,她想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想让自己的课受欢迎。

    “想提升,就得下功夫了,” 鹿鸣的语气严肃起来,“去看优质课视频,学人家怎么讲课,怎么设计课堂环节。然后开始设计问题串,把新课内容和实际案例、甚至和你们专业相关的资格考试题联系起来,再好好研究学生的学情,知道学生哪里懂,哪里不懂,哪里感兴趣。这样一轮下来,课就上档次了。不过我告诉你,课永远是越备越觉得能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想起自己以前每次备课都能有新的感悟,都能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时候讲完一节课,觉得某个知识点没讲透,下一次就会换一种方式讲。

    “那新手有没有什么捷径啊?” 鹿晓晓问道,她身边有几个刚入职的年轻老师,备课都很吃力。

    “捷径也有,” 鹿鸣笑了笑,“找慕课或者 B 站上的讲课视频,用录音笔转成文字稿,然后把逐字稿提炼成教案,自己大声读几遍,记个大概,上课的时候带着教案走,慢慢就能掌握讲课框架了。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想真正站稳讲台,还得靠自己慢慢琢磨,慢慢积累。”

    他看着鹿晓晓,语重心长地说:“备课最关键的是什么,你知道吗?是大纲。不管用什么工具,不管找多少资料,先把大纲搞定。把几家出版社的教材目录整合优化,让 AI 帮忙生成教学主线,然后再按章节整理内容,这样备出来的课才不会乱,逻辑才清晰。”

    鹿晓晓认真地点点头,把这些话都记在心里:“谢谢 Uncle,您这么一说,我心里亮堂多了。对了,有个事我一直想不明白,想问问您。”

    “什么事?你说。” 鹿鸣端起搪瓷缸,喝了口茶。

    鹿晓晓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Uncle,为什么现在大学老师都在做一些没有意义的科研啊?我看我们学校的老师,整天忙着写论文、申项目,可那些论文,除了评职称能用,好像也没什么价值,那些项目,好多中标了之后就没下文了。这科研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鹿鸣放下搪瓷缸,沉默了很久,办公室里只剩下窗外风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