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极地战机,首都指示 (第3/3页)
金属在强光手电照射下泛着幽光,轮廓清晰可辨。
站长和副站长凑近屏幕,仔细端详,脸色都严肃起来。
李站长推了推眼镜:“能看出大概年代吗?”
老陈摇头:“我们只清理出尾翼顶部一小块。年代不好分辨,但小王觉得飞机应该是很老的型号。”
站长眉头微蹙。
思考片刻后,做了决定,沉声开口,:
“这件事非同小可,不能马虎。老陈,你立刻整理一份详细的报告给我……
“晚上的时候,我通过卫星电话,将这件事上报给极地研究中心和极地办。”
一旁的副站长犹豫了一下,补充问道,“需要同步向《南极条约》秘书处报备吗?毕竟可能涉及到历史遗物。”
站长思索片刻,缓缓摇头:
“先不急,等上级明确指示。搞清楚这到底是谁家的‘历史’再说。按程序,我们首要责任是向国内主管部门汇报……”
很快,命令便被执行下去。
报告和图像数据通过卫星链路,传递到了万里之外的魔都和首都。
当天晚上七点,回复抵达。
上级部门要求终山站立即组织力量,携带必要装备,对目标物体进行初步的身份识别。
若能明确识别所属国家,则由国家层面出面,联系其政府。
若无法识别,则暂时封锁该区域,待夏季条件允许时再行发掘。
……
第二天,一支装备齐全的队伍在副站长赵极的带领下,离开中山站。
抵达坐标点后,他们立刻开始对残骸进行初步的评估工作。
一组人架起便携式冰雷达,探测冰下的金属结构。
另一组人则使用特制的低温除冰铲和软毛刷,清理覆盖在尾翼上的积雪和坚冰。
寒风呼啸,时间在劳作中流逝。
随着机翼覆盖的冰雪被一层层拂去,金属的弧度越发清晰,也愈发明显。
终于,当那独特的“T型尾翼”布局显露端倪时,对航空史颇有研究的小王,猛地惊叫道:
“我去!这是米格-15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