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困局与共 (第1/3页)
回到家中的应婉婷优雅地端起茶杯,目光却未从平板电脑上移开。
屏幕上,是几份关于“璧途”平台的第三方数据监测报告。用户活跃度、留存率曲线呈现出健康且持续上扬的态势,尤其在高校密集区域,增长趋势明显。
“爸,”她把文件发给父亲应文彬,“您看这个‘璧途’项目,近期的数据表现相当不错。余夏他们,看来是摸到门路了。”
应文彬打开文件,指尖熟练地放大几个关键图表,沉稳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欣赏。他未作评论,只是微微颔首,将此事默记于心。
几日后的一个傍晚,余志超与应文彬在一次小范围业内人士的茶叙上相遇。
几盏茶过后,余志超看似随意地提起话头,语气中带着一种刻意淡化却难掩的得意:
“文彬兄,说起来有件事还得请教你。我家那小子,余夏,不好好读书,鼓捣了一个什么……哦,叫‘璧途’的网络项目,听说前前后后也投进去小几百万了。我们这辈人,对这些虚拟经济实在是看不懂。你眼光毒辣,帮我瞧瞧,这孩子是不是在瞎折腾?”
说着,他拿出手机,看似大方地将余夏那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发到了应文彬的手机上,“年轻人嘛,需要你们这些长辈多指点。”
应文彬心领神会,笑着收下文件:“志超你太谦虚了,余夏年轻有为,是好事。我回头一定认真学习学习。”
他明白,余志超此举,三分是请教,七分是炫耀——看,我儿子年纪轻轻就能运作一个耗资百万的项目。
茶叙散去,应文彬回到书房,仔细翻阅了那份计划书。
越是深入,他眼中精光越盛。
这份计划书逻辑严谨,数据扎实,对市场痛点和解决方案的阐述极为清晰,远非寻常学生项目可比。
他立刻拨通了女儿的电话:“婉婷,余夏的那个‘璧途’项目,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潜力。难以相信他凭借这么点启动资金,十几个兼职大学生就能做到这么大的用户规模。
“疫情真是他的东风啊!你找个合适的契机,我在给你派两个老师,你们以北辰资本分析师的正式身份,去接触一下,做一次深入的业务调研。注意方式,要专业。”
很快,余夏收到了应婉婷措辞严谨的邮件,希望就“璧途”的平台模式和发展规划进行一场专业的业务交流。
余夏接到邮件时,眉头微蹙。
他瞬间便联想到这很可能与父亲有关,内心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没想到父亲拒绝自己后,又找了应家。
这下子欠的人情可就大了。
但下一秒,他深吸一口气,迅速冷静下来。
商场就是战场,信息交换本就是常态。
既然对方以专业名义前来,自己便应以专业态度应对。
这既是展示项目价值的机会,也是一次对自身思路的梳理和考验。
视频会议中,应婉婷妆容精致,笑容得体,两个老分析师的问题却个个犀利,直指商业模式、盈利预期和竞争壁垒等核心。
穿了正装的余夏收敛了所有个人情绪,神色平静,言语清晰,逐一回应。
他不再将应婉婷视为“世交之女”或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